[发明专利]一种井下控制管线封堵工艺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6437.8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1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飞;葛俊瑞;李三喜;罗勇;蔡斌;吴健;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10 | 分类号: | E21B29/10;E21B4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控制 管线 封堵 工艺 系统 | ||
1.一种井下控制管线封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油管压力和油井套管内的套管压力;
确定井上控制管线正常,随后以高于所述套管压力的压力向井下控制管线内注入至少两倍于所述井下控制管线容积的工作介质,通过观察一定时间t内量液器内减少的工作介质的量V来计算工作介质的泄漏 速度,V/t;
根据泄漏 速度进行堵漏剂的选择,或者根据当前的泄漏速度判断是否超出堵漏剂所能封堵的泄漏 速度范围,若是,则放弃采用堵漏剂进行封堵,若否,则继续进行封堵;
对所述井下控制管线泄压,并根据回流的工作介质的体积计算泄漏点的深度,根据回流的工作介质计算泄漏点的深度采用的公式为:回流的工作介质的体积/井下控制管线的容积=泄漏点深度,其中,回流的工作介质的体积单位为升,井下控制管线的容积单位为升/米,泄漏点深度的单位为米;
向所述井下控制管线内注入堵漏剂;
向所述井下控制管线内注入工作介质将堵漏剂推动至泄漏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控制管线封堵工艺,其特征在于,向所述井下控制管线内注入工作介质将堵漏剂推动至泄漏点处,注入的工作介质的体积与堵漏剂的体积之和等于泄漏点深度与井下控制管线的容积的乘积,其中,注入的工作介质的体积单位为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控制管线封堵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井下控制管线内注入工作介质将堵漏剂推动至泄漏点处之后,还包括:分级增加所述井下控制管线内的压力,直至达到最终测试压力,以检测封堵效果。
4.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井下控制管线封堵工艺的井下控制管线封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系统(1);
工作管线(22),一端连接于井下控制管线(25),另一端连接于控制系统(1);
堵漏管线(23),一端连接于所述井下控制管线(25),另一端连接于控制系统(1),且所述堵漏管线(23)内充设有堵漏剂;
所述控制系统(1)选择性的控制所述井下控制管线(25)和所述工作管线(22)相连通,或所述井下控制管线(25)和所述堵漏管线(23)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控制管线封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压管线(24),所述泄压管线(24)一端连接于所述堵漏管线(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控制管线封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井上控制管线(21),所述井上控制管线(21)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1),且所述工作管线(22)和所述堵漏管线(23)均连接于所述井上控制管线(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643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型海洋钻探回转式保压取心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反复操作的井下打捞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