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式定向耦合的光波导三模式模分复用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36120.4 | 申请日: | 2019-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8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廷云;赵静轩;邓传鲁;王雪婷;黄怿;张小贝;董艳华;庞拂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6/14 | 分类号: | G02B6/14;G02B6/122;G02B6/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波导 复用器 定向耦合 光波导层 芯层 光波导模式 并排放置 复用功能 结构参数 基底层 最大化 包层 裹覆 两边 携带 优化 | ||
1.一种基于模式定向耦合的光波导三模式模分复用器,包括基底层及光波导层,光波导层由包层裹覆的3根并排放置的芯层而组成3根光波导;各光波导的结构参数芯层高度、宽度及之间距离需要满足特定关系;控制各光波导的高度及宽度、光波导间距及耦合长度,使中间的光波导2中的两个模式有效折射率分别与两旁的光波导1及光波导3中的某个模式的有效折射率相等;当光波行进距离为(2n+1)×L1(n=1,2,3…)时,L1为耦合长度,光波导2中模式携带的能量转移到光波导1中模式中,当光波行进距离为(2n+1)×L2(n=1,2,3…)时,L2为耦合长度,光波导2中模式能量转移到光波导3中模式中;光波导1和光波导3采用分区段S型弯曲结构,保证光波导3和光波导1先后与光波导2进行模式定向耦合,之后实现模式分离;由此,可实现光波导三模式模分复用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模式定向耦合的光波导三模式模分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3根芯层包覆于相同材质的包层中而形成3根光波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模式定向耦合的光波导三模式模分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的结构参数需要满足特定关系为:各光波导的芯层高度h相同,但其宽度(w1、w2、w3)不同,满足w2>w3>w1关系,其排布规则是处于中间的光波导芯层宽度最大;在耦合作用区域,光波导之间的有效作用距离D1及D2要小于最大有效作用距离Dmax1及Dmax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模式定向耦合的光波导三模式模分复用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h、w1、w2及w3的大小使波导2与波导1、波导2与波导3分别满足模式相位匹配条件,使光波导1中模式的有效折射率等于光波导2中模式的有效折射率,使光波导3中模式的有效折射率等于光波导2中模式的有效折射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模式定向耦合的光波导三模式模分复用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D1及D2的大小,当光波行进距离为(2n+1)×L1(n=1,2,3…)大小时,光波导2中模式所携带的能量完全或者最大化地转移到光波导1中模式中,当光波行进距离为(2n+1)×L2(n=1,2,3…)大小时,光波导2中模式所携带的能量完全或者最大化地转移到光波导1中模式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模式定向耦合的光波导三模式模分复用器,其特征在于3根光波导之间的定向耦合作用是分区段发生的,光波导1及光波导3采取S型弯曲结构,主要由两根直波导和一根弯曲波导组成;若光波导3与光波导2先发生模式定向耦合,在开始段,光波导3为直波导,其长度为(2n+1)×L2,与光波导2之间的距离D2保持恒定,使光波导2中模式所携带的能量完全或者最大化的转移到光波导3中模式上;接着,光波导3变为S型弯曲波导,与光波导2的距离逐渐变大,直到D2>>Dmax2,光波导2与光波导3不再发生耦合;然后,光波导3再变为直波导,从光波导2耦合的光能量在光波导3输出端直接输出;光波导1的S型结构与光波导3类似,但其发生耦合的区段是在光波导3变为S型弯曲波导之后;这种结构的优点是避免了光波导1及光波导3的模式耦合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61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器再调制器
- 下一篇:一种耦合点胶系统及耦合点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