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装式漏液检测套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3469.2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9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郭楚驿;林宗伟;陈俊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装式漏液 检测 | ||
一种易装式漏液检测套,用以套设于一流管。易装式漏液检测套包含一挠性吸水材、多条导电线及一结合组件。这些导电线设置于挠性吸水材,且彼此分离。结合组件包含一第一结合件及一第二结合件。第一结合件及第二结合件分别设置于挠性吸水材的相对两侧,且第二结合件可分离地结合于第一结合件,以令挠性吸水材围绕出一管体容置空间。管体容置空间用以容纳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漏液检测套,特别是一种易装式漏液检测套。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例如服务器)内的电子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或显示适配器处理器)的效能逐渐提升,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热量及更高的温度产生,故造成传统利用风扇解热的方式已逐渐不敷使用。为了解决电子装置散热的问题,目前业界逐渐改采用液冷解热的方式。借由冷却液与电子元件进行热交换,以期有效地提升服务器主机的散热能力。
一般而言,冷却液大多是通过流管进行输送。然而,用来输送冷却液的流管容易在搬运电子装置的过程中被晃动,使得流管破损的机率增加,甚至发生漏液的情形。有鉴于此,一般会想办法在流管上加装漏液检测器,不过由于将漏液检测器装在流管上并不容易,故一般会改成在电子装置的底部设有漏液检测装置,用以感测从流管滴落的冷却液,来作为更换流管的依据。但,设置于电子装置底部的漏液检测装置难以实时检测出漏液的情形。详细来说,从流管漏出的冷却液有可能要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滴落,且滴落的冷却液不一定会滴在漏液检测装置所感测的位置,而难以被漏液检测装置实时感测。因此,如何解决漏液检测器难以装在流管的问题,实为此领域研发人员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易装式漏液检测套,借以提升漏液检测装置与流管的装设便利性。
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易装式漏液检测套,用以套设于一流管。易装式漏液检测套包含一挠性吸水材、多条导电线及一结合组件。这些导电线设置于挠性吸水材,且彼此分离。结合组件包含一第一结合件及一第二结合件。第一结合件及第二结合件分别设置于挠性吸水材的相对两侧,且第二结合件可分离地结合于第一结合件,以令挠性吸水材围绕出一管体容置空间。管体容置空间用以容纳流管。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二结合件为相匹配的公魔鬼毡与母魔鬼毡。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二结合件为相匹配的公卡扣件与母卡扣件。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二结合件为相匹配的二拉链齿,该结合组件更包含一拉链头,该拉链头装设于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二结合件,并可相对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二结合件活动而令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二结合件相接或相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该挠性吸水材具有相对的两长边与相对的两短边,该第一结合件及该第二结合件分别设置于该挠性吸水材的该两长边。
在一实施例中,该些导电线的数量为四个,当该挠性吸水材将该流管围绕于内时,四个该导电线分别位于该流管的相异侧。
在一实施例中,该些导电线的数量为八个,当该挠性吸水材将该流管围绕于内时,八个该导电线分别位于该流管的相异侧。
在一实施例中,该些导电线缝合于该挠性吸水材。
在一实施例中,任二相邻的该些导电线的电极相异。
在一实施例中,该结合组件的该第一结合件及该第二结合件皆位于该挠性吸水材围绕的空间之外,且该挠性吸水材的相对两侧相接。
在一实施例中,该结合组件的该第一结合件及该第二结合件的部分位于该挠性吸水材围绕的空间之内。
在一实施例中,该挠性吸水材覆盖该结合组件的部分或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34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