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33285.6 | 申请日: | 2019-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7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 发明(设计)人: | 赵献芝;李静;王阳铭;王丽辉;谢友慧;陈德娜;王启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韩绍兴 |
| 地址: | 4024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繁殖性能 日龄 产蛋性能 个体标记 世代 出雏 雏鹅 留种 肉鹅 鉴别 配套 孵化 生产性能测定 强度增加 性能测定 自由采食 产蛋量 公鹅 母鹅 饲喂 品系 后代 生长 成绩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步骤包括:测定群的留种和生产性能测定:每个世代留种前2‑3批雏鹅作为性能测定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1‑70日龄自由采食,70日龄时测定生长、屠宰性能的主要指标;后备群生长性能的选择:每个世代在测定群之后留2‑3批雏鹅作为种鹅后备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对种鹅早期采取定量饲喂方式,70日龄根据测定群同胞的性能选留后备群;后备群产蛋性能的选择:根据上世代种鹅全年产蛋成绩,对后备群的公鹅、母鹅进行产蛋性能的选择。采用本发明方法后,父系种鹅选择强度增加,参与品系配套后还可以改善后代种鹅繁殖性能,年平均产蛋量提升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鹅繁殖育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鹅品种资源丰富,生产中以本品种利用或配套系生产为主。由于鹅的繁殖性能远低于鸡、鸭等家禽,因此在鹅的育种中,无论选育目标为何种类型,繁殖性能都是重要的选育指标之一。限制饲喂是种鹅育成期饲养的必要技术,一般种鹅从4-5周龄开始直到产蛋前1-2个月结束,如不采取限制饲喂,开产前体重比种鹅正常体重高1.5-2.0kg,母鹅过肥可导致产蛋下降,种蛋合格率低,公鹅过肥造成配种能力降低,受精率低,这对种鹅生产性能的发挥及其不利。
在肉鹅配套系选育中,父本品系一般以提高早期生长速度为主,太早限制饲喂不能准确测定肉鹅生长性能,对肉用性能测定时只能屠宰少量的后备鹅导致参考数据不够且损失了性能优异的后备鹅。为保证性能测定的准确性,在实际父系选育过程中一般在育成前期采取自由采食方式,后期限制饲喂,后期限饲期间最低喂料量约为70日龄自由采食量的一半(以四川白鹅为例,自由采食下28-70日龄平均日采食量180g以上,而限制饲喂期间一般每只每天喂料100g)。对种鹅前期催肥后期大量限饲的方式不仅对种鹅应激较大,且造成饲料浪费,最为重要的是影响种鹅后期繁殖性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
另外,鹅的年平均产蛋量较少,以四川白鹅为例,它是我国中型鹅种中产蛋量较高的品种,未经选育的群体平均年产蛋60-70枚,肉鹅育种中作为父系使用的品种或品系产蛋更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1,测定群的留种和生产性能测定:每个世代留种前2-3批雏鹅作为性能测定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1-70日龄自由采食,70日龄时测定生长、屠宰性能的主要指标;
步骤2,后备群生长性能的选择:每个世代在测定群之后留2-3批雏鹅作为种鹅后备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对种鹅早期采取定量饲喂方式,70日龄根据测定群同胞的性能选留后备群;
步骤3,后备群产蛋性能的选择:根据上世代种鹅全年产蛋成绩,对后备群的公鹅、母鹅进行产蛋性能的选择。
作为优选,上述步骤1中,测定群70日龄时测定全部个体的生长性能指标(体重、体尺),每个家系公、母各选取3-5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
作为优选,上述步骤2中,后备群生长性能的选择,是指根据测定群的体重、体尺、屠宰性能测定结果,统计与后备群个体同胞、半同胞的性能,对后备群进行选择。
作为优选,上述步骤3中,后备群产蛋性能的选择,是在上世代种鹅一个产蛋年结束时进行,统计所有上世代母鹅个体全年产蛋成绩,首先根据同胞选择法选择核心群中与高产蛋母鹅为同胞、半同胞关系的公鹅,再根据家系选择法在后备群中选择与高产公鹅同一家系的母鹅的后代,采用个体选择法淘汰产蛋成绩较差的母鹅后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未经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3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鱼孵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蜜酶活性蜜的获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