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用水泵的智能控制改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0587.8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9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品品;王海;杨春来;郑衍畅;岑思阳;史宁;陆清华;马建坤;王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装置 无线发射模块 水位检测装置 温度检测装置 改造系统 农用水泵 智能控制 水泵 水位检测组件 温度检测组件 无线接收模块 工作效率高 供电电源 计量误差 控制水泵 温度检测 灵敏度 控制盒 检测 启停 水中 阻燃 紧凑 计量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用水泵的智能控制改造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水位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安装在水泵供电电源侧,在控制装置内设置无线接收模块,水位检测装置置于待检测的水中,其内设置水位检测组件和无线发射模块,通过无线发射模块与控制装置连接,温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水泵上,其内设置温度检测组件和无线发射模块,通过无线发射模块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通过对水位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控制水泵启停。本发明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制作成本低,工作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使用安全可靠,控制盒阻燃,温度检测灵敏度高,能在不同温度情况下进行计量误差的补偿,实现精准计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水泵的智能控制改造系统,属于水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智能水泵都是从生产阶段开始设计,各种智能化原件的添加导致价格过高;对于普通的农用水泵而言是难以承受的。
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来临,农田的集中种植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一种不需要经常管理的水泵系统的需求日益强烈。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涉及对已有的普通农用水泵进行智能控制改造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农用水泵的智能控制改造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用水泵的智能控制改造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水位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安装在水泵供电电源侧,在控制装置内设置无线接收模块,水位检测装置置于待检测的水中,其内设置水位检测组件和无线发射模块,通过无线发射模块与控制装置连接,温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水泵上,其内设置温度检测组件和无线发射模块,通过无线发射模块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通过对水位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控制水泵启停。
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导柱,安装在导柱内的水位传感器和连接水位传感器的水位采集模块,在导柱上开槽用于水位传感器检测,导柱上端面安装有与水位采集模块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和提供电源的电池,在导柱上端面上设置有柱帽,将无线发射模块和电池盖于柱帽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水位采集模块包括单片机U1、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1一端连接单片机,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一端、电阻R2一端和二极管D1负极,电容C1、电阻R2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3负极和电容C2一端,电容C2另一端连接水位传感器,二极管D3正极接地,二极管D2负极接电源。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柱的下部为实心锥形柱头,所述柱帽通过四根螺栓与导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中空卡套壳,在卡套壳表面设置长条状开孔,用于卡套壳卡在水泵电机的散热片上,在卡套壳的一端嵌套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采集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连接无线发射模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芯片,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4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一端并接地,电阻R3、电阻R4的另一端共点并连接温度传感器芯片,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温度传感器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盒,安装在控制盒内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盒包括控制盒壳体和盖在控制盒壳体上的控制盒盖,控制盒盖上设有液晶显示屏。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壳体和控制盒盖均由阻燃材料制成,所述阻燃材料组份按重量份数组成:三氧化二锑4-8份、碳酸钙2-6份、玻璃纤维3-9份、三氧化钼2-5份、聚碳酸酯4-7份、氢氧化铝2-6份、硅微粉1-3份。
所述农用水泵的智能控制改造系统的使用方法:
A、当农田需要供水时,将控制装置连接电源和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05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