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井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0094.4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7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乐平 |
主分类号: | F24T10/17 | 分类号: | F24T10/17;F25B30/06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管 热交换 井管 内管 地源热泵系统 接通口 井孔 热交换效率 安装固定 安装效率 底端密封 上端密封 轴向安装 外管套 上端 侧壁 连通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井管,包括外管和沿外管的轴向安装在外管内部的内管,所述外管的底端密封,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相连通的连通部,外管上端密封,外管上还开设有外接通口,所述外接通口开设在外管上端或者侧壁;本发明采用了外管套内管的井管形式,在同样规格的井孔中进行安装,相对现有U型管设计,可使水在管里的逗留时间大大延长,从而热交换时间也相应延长;而且热交换面积大,热交换时间长,相对现有U型管其热交换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此外此设计容易在井孔中安装固定,可以节约安装成本,提高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源热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井管。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建筑能耗中的供暖和空调能耗是现在生活中重要的问题,在环保节能大政策之下,暖通行业也要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而地源热泵因其高效、稳定、节能、环保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地源热泵的地下埋管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其中垂直式使用最多,垂直式地下埋管的形式又主要分为单U式和双U式;而地源热泵配套用竖井下的井管,大都是U型管,这些U型井管的管径较小,其表面积也较小,热交换面积也就较小,U型井管的管径较小,其水容量也较小,水在井管里逗留的时间较短,热交换的时间也就较短,由于U型井管的热交换面积较小,热交换时间较短,所以其热交换效率就较低。
中国发明CN204757452U公开的“一种新型地源热泵U型管”,公告日期为:2015.11.11,本发明涉及地源热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地源热泵U型管,该新型地源热泵U型管,所述U型管的左竖管和右竖管为螺旋状,所述左竖管和右竖管下端通过U型弯管相连,所述U型弯管底端设有缓冲腔,该缓冲腔上端设有挡流板,所述右竖管出水口上设有水泵1,所述水泵1通过出水管与水泵2相连,所述出水管通过弯管与右竖管出水管相连,所述弯管上设有阀门;本发明使得U型管内的水与地表进行充分的能力交换,同时保证了抽水时较少对水泵的损伤,降低了水泵的能耗,便于水泵的维修和更换;本发明增加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器材的损耗,值得推广。
中国发明CN207163019U公开的“地源热泵地埋管埋管结构”,公告日期为:2018.03.30,本发明提供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埋管结构,包括:具有一定深度的第一竖直孔和第二竖直孔,所述第一竖直孔和第二竖直孔平行设置;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将所述第一竖直孔和第二竖直孔底部连通,和地埋管,所述地埋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竖直孔、第二竖直孔、和所述连通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埋管结构能够将两个竖直的孔的底部贯通,进而放置地源热泵地埋管,使得U型管的竖直部分中的双侧管以及U形管的横向部分均与土紧密接触以便把热传给土壤。
以上专利地源热泵系统均采用U型管设计,现有设计中所述U型管的管径较小,其水容量也较小,水在井管里逗留的时间较短,热交换的时间也就较短,因此往往会影响地源热泵系统的热交换效率,同时U型管的安装和固定相对比较困难和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和沿外管的轴向安装在外管内部的内管,所述外管的底端密封,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相连通的连通部,外管上还开设有外接通口。
优选的,所述连通部位于外管的底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连通部为内管上开设有与外管内部连通的连通口。
优选的,所述连通口开设于内管底端的外侧壁。
优选的,所述外管上端密封。
优选的,所述外接通口开设在外管上端或者侧壁。
优选的,所述内管底端接触外管内部底端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管由多段拼接而成,拼接处密封。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乐平,未经张乐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00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