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面合一高光水性自干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8823.2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4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中;刘薇薇;孔凡桃;徐杰;刘阳;向信魏;卫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浩力森化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33/04;C09D133/00;C09D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27 | 代理人: | 吴玮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光 附着力 耐候性 底面 干漆 涂装 制备 机械性能 水性丙烯酸树脂 水性硅丙树脂 水性环氧树脂 丙烯酸体系 涂料组合物 起泡 高光面漆 环氧改性 金属工件 老化试验 耐腐蚀性 平整光亮 涂层外观 涂膜光泽 中性盐雾 板面无 成膜剂 防锈剂 流平性 耐盐雾 自交联 底涂 面漆 面涂 膜厚 涂膜 颜料 涂料 腐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面合一高光水性自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面漆为环氧改性丙烯酸体系,通过自交联形成涂膜,所述高光面漆由助剂、颜料、防锈剂、水、水性环氧树脂、水性硅丙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成膜剂组成。本发明的高光自干漆具有非常优异耐候性、耐盐雾和附着力,同时涂膜光泽>95°,达到一道涂装可以实现常规自干漆需底涂+面涂所达到的效果,适应于金属工件,涂装后室温自干,涂层外观平整光亮,流平性好,具有较佳的机械性能,硬度为H,冲击强度为50Kg.cm,附着力为0级,具有非常优异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经800小时QUV老化试验,失光率≤15%,ΔE≤1.5,400h中性盐雾(膜厚40um),单边腐蚀宽度1.6mm,板面无明显起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面合一高光水性自干涂料组合物,属于水性涂料和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单组份自干涂料,耐腐蚀性、耐候性差,干燥慢、光泽低,不能满足一道涂层的要求。
此水性自干涂料与传统涂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单道涂装就可以形成多性能图层系统,节省涂料、降低涂装成本,同时节省劳动时间和劳动量;②涂装表干速度快,不影响施工性,影响现场生产节拍;③涂膜具有很高的光泽度,极具完美的外观效果;④能提高表面性质,如耐磨性、抗流挂、耐化学品性、耐光性、耐候性、耐盐雾等等。
自干型涂料是通过乳液间的自交联成膜,同时利用不同树脂、成膜助剂的搭配在极性、分子间作用、介质中的溶解度等方面的差异,在涂膜干燥成膜过程中随溶剂的挥发、两相组成及不同成膜树脂界面张力的改变,两相相对流动、表面能低的组分逐渐向外表面迁移,表面能高的组分逐渐向内表面迁移,最终形成结构和性质呈连续变化的梯度涂层。
现在所用的自干型大部分都为溶剂型涂料,溶剂含量高,污染严重,并且性能一般;也有少部分是水性涂料(大部分为丙烯酸体系),但光泽都不高,最高只可达到60-70°左右,同时耐盐雾性能差,一般在100h左右;而本专利中所制备的涂料光泽可达到95°以上,耐盐雾性能可到达400h。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发一种高耐候、耐盐雾底面合一高光自干漆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面合一高光水性自干涂料组合物,其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
助剂: 5~10份;
颜料: 10~15份;
防锈剂: 6~8份;
水: 10~20份;
水性环氧树脂: 20~30份;
水性硅丙树脂: 10~20份;
水性丙烯酸树脂: 20~30份;
成膜剂: 4~8份;
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之和为100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基材润湿剂、消泡剂、PH值调节剂、防闪剂、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中助剂,目的在于分散颜填料,提高涂料对基材的润湿性,调节PH值,防止闪锈,防止沉淀和流挂;分散剂可以选择高分子型分散剂,如:TEGO Disperse757W、BYK190;基材润湿剂可选用不影响重涂性的动态湿润剂和静态润湿剂混搭使用,如TEGO Wet 270搭配TEGO Wet 500;消泡剂选用非硅类的如MOUSSEX 941 PL;PH调节剂选用氨水或者含羟基的有机胺类化合物,优选有机胺类,如AMP-95;防闪剂选用环保型的,如DREWGARD 794 SA;增稠剂选用聚氨酯增稠剂,如BYK 4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浩力森化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浩力森化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88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