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扭转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6347.0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1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创福邦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F24F13/02;F24F12/00;F24F6/04;F28D15/02;F28F9/24;F28F9/26;F28F21/06;F28F2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丁国勇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转 热交换 接管 装置 | ||
1.一种扭转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包括:外管体(1)、内管体(2);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为扭转管状体,是以管的轴线为轴,将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及管壁共同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结构;
所述外管体(1)包括:A连接管(11)、B连接管(12)、外侧盖(13);
所述A连接管(11)以切线方式贯通连接到外管体(1)靠近一端部的侧壁上,切入方向与外管体(1)的管壁扭转方向一致;
所述B连接管(12)以切线方式贯通连接到外管体(1)另一端的侧壁上;
所述外侧盖(1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外管体(1)的两端,外侧盖(13)密封外管体(1)的两端;
所述内管体(2)为铝合金扭转管状体,是以管的轴线为轴,将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及管壁共同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结构,且扭转方向与外管体(1)扭转方向相反;所述内管体(2)与外管体(1)同轴,位于管体1内部且两端贯穿并伸出外侧盖(13),且截面积为外管体(1)的一半;
所述内管体(2)上设有三棱柱(21)、薄膜条(22)、C连接管(23)、D连接管(24)和内侧盖(25);
所述三棱柱(21)为多个,截面为三角形且中空的棱柱,三棱柱(21)三个侧面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三棱柱(21)的一半贯穿至内管体(2)内,另一半在外管体(1)与内管体(2)之间;
所述三棱柱(21)均匀并间隔设置在内管体(2)整个侧壁上,三棱柱(21)其中一个侧棱指向气流进入方向,此侧棱与另外两个侧棱之间所夹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透孔(211),三棱柱(21)的两个底面上各设有一个贯通孔;
所述薄膜条(22)为毛细结构的透湿薄膜,其卷曲成棒状,长度略长于三棱柱(21)的棱长;所述薄膜条(22)设置在三棱柱(21)内,两端各有一部分伸出三棱柱(21)两底面上的贯通孔,气流在吹向三棱柱(21)时,部分气流从透孔(211)灌入三棱柱(21)内部,气流中的水分子被沾留在薄膜条(22)上,薄膜条(22)通过其毛细结构,把水分子引入另一端,另一通道中的气流把薄膜条(22)的水分子带走,形成湿度交换;
所述C连接管(23)以切线方式贯通连接到内管体(2)伸出外管体(1)的一端的侧壁上,且切线方向与内管体(2)扭转方向一致;
所述D连接管(24)以切线方式贯通连接到内管体(2)伸出外管体(1)的另一端的侧壁上;
所述内侧盖(25)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内管体(2)的两端,内侧盖(25)密封内管体(2)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2)设置为铜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设置为保温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与内管体(2)之间,以三棱柱(21)的设置方式,增设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内管体(2)的扭转角度大于五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2)外壁面设置凹槽和/或凸起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创福邦纺织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创福邦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63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