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转向进出油管和连接支架的高效装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25618.0 | 申请日: | 201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9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江爱民;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 地址: | 2466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转向 进出 油管 连接 支架 高效 装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装配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动力转向进出油管和连接支架的高效装配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通过多根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杆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相对应的两组第一限位机构和一个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位于两组第一限位机构的同一侧。该动力转向进出油管和连接支架的高效装配装置,可以直接对连接支架、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进行定位,并完成连接支架与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动力转向进出油管和连接支架的高效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转向系统是利用发动机的动力来帮助司机进行转向操纵的装置。它把发动机的能量转换成液压能、电能或气压能、再把液压能、电能或气压能、转换成机械能作用在转向轮上帮助司机进行转向,故应称之为动力助力转向系统。它最初主要是为了减小司机施加到方向盘上的转向力而应用到汽车上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汽车上应用动力转向系统。当时主要是在重型汽车上安装,采用的动力源包括气压和液压。到目前为止气压动力转向已被淘汰,最广泛的应用的是液压动力转向。在采用液压动力转向时,需要用到助力泵,并在助力泵上安装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而为了使进油管和出油管连接稳定,需要采用连接支架对二者进行连接,以免车辆行驶过程中油管连接处变松。而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的连接,传统方式是采用人工将连接支架分别与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连接,这种装配方式,花费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进出油管和连接支架的高效装配装置,具备可以直接对连接支架、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进行定位,并完成连接支架与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的连接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方式中采用人工将连接支架分别与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连接,这种装配方式,花费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直接对连接支架、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进行定位,并完成连接支架与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的连接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转向进出油管和连接支架的高效装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通过多根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杆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动力转向进油管和动力转向出油管相对应的两组第一限位机构和一个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位于两组第一限位机构的同一侧,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与压块相对应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上嵌设有连接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支撑板上表面的两条T型槽,两条所述T型槽平行设置,所述T型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T型块,所述T型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限位夹,所述限位夹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为顶部开口的圆环,且开口处对称设置有弧形导向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螺栓相对应的沉头孔。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销钉和第二限位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与第二限位销钉的直径不相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和第二限位销钉呈对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压块的下表面开设有用于第一侧板弯曲的第一导向槽,和用于第二侧板弯曲的第二导向槽,所述连接支架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限位销钉和第二限位销钉相匹配的第一限位销钉孔和第二限位销钉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夹紧块,所述橡胶夹紧块的顶部开设有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应的两个V形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5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