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包覆压电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22253.6 | 申请日: | 2019-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1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郁彩艳;司梦婷;赵慧玲;白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485;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王红培 |
| 地址: | 475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表面包覆 正极活性材料 制备 电化学循环性能 电池正极材料 电解质 结构稳定性 影响和破坏 锂离子电池 安全性能 包覆改性 活性材料 偏铌酸钾 体相结构 压电特性 压电效应 压电性能 正极本体 铌酸锶钡 包覆层 界面膜 钛酸钡 钽酸锂 铌酸钠 铌酸锂 锂离子 热解 扩散 生长 保证 | ||
1.一种表面包覆压电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了一层具有压电效应的压电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包覆压电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材料包括钛酸钡、铌酸锂、铌酸钠、钽酸锂、偏铌酸钾钠和偏铌酸锶钡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包覆压电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正极材料为层状结构的钴酸锂、镍酸锂及衍生物;三元层状材料、富锂三元材料及衍生物;尖晶石结构锂镍锰氧、锰酸锂及衍生物;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及衍生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包覆压电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材料占电池正极材料质量的0.1 wt. % -5 wt. %。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包覆压电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压电材料前驱体溶于酸性溶液中,经强力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压电材料前驱体混合溶液;
(2)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分散在溶剂中,经搅拌得到均匀分散的分散液;
(3)将步骤(1)中得到的压电材料前驱体混合溶液与步骤(2)中得到的分散液混合,经强力搅拌得均匀混合溶液;
(4)将步骤(3)得到的均匀混合溶液蒸发陈化,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与压电材料前驱体复合溶胶,将复合溶胶充分干燥,形成干凝胶;
(5)将步骤(4)所得干凝胶充分研磨,经退火处理后得到表面均匀包覆压电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包覆压电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压电材料前驱体为压电材料的硝酸盐、乙酸盐、乙醇盐或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酸性溶液为柠檬酸或酒石酸的乙醇溶液,混合溶液的浓度为1.0g/L-2.0g/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包覆压电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压电材料前驱体与步骤(2)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质量比为(0.001-0.05):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包覆压电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蒸发陈化的温度为60-120℃,干燥温度为80-120℃,时间为10-12h。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包覆压电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退火温度为500-900℃,退火时间为6-4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225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