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鳅苗种捕捞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1639.5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0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杰;陈红莲;张静;鲍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9/06 | 分类号: | A01K6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箱 捕捞 泥鳅苗 内端 网口 诱捕 上部开口 边长 饵料 泥鳅 冲水 拉绳 外端 网布 损伤 体质 架设 侧面 对立 伤害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鳅苗种捕捞方法,步骤包括(1)网箱的制作:用网布织成一个边长为250‑350cm的正方形网箱,网箱上部开口,网箱的四个侧面向网箱内分别设置一个长80‑120cm的“倒八型”网,外端网口直径为32‑38cm,内端网口直径为4‑8cm,且对立的“倒八型”网内端通过拉绳相互拉拽固定;(2)架设网箱;(3)饵料诱捕;(4)冲水;(5)起捕。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方法捕捞方便,捕捞效果高,不会对泥鳅产生伤害且适合大规模捕捞,捕捞后泥鳅苗种的体质不会基本不会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鳅苗种捕捞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生活于水底的淤泥中,由于其体形小,成鳅一般体长10~20厘米,加之身体光滑,一般很难捕捉。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且富含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含量比黄鱼、虾类高3~4倍,民间素有“水中人参”之说。然而,由于泥鳅有钻泥的习性和特点,故传统的捕捞方法是仍以笼捕、诱捕和干塘挖抓进行,这些传统的方法不仅捕捞难度大、成本高,且捕捞不彻底,很容易对苗种造成受伤,严重的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捕捞方便、捕捞效果高、不会对泥鳅产生伤害且适合大规模捕捞泥鳅捕捞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泥鳅苗种捕捞方法,步骤包括
(1)网箱的制作:用网布织成一个边长为250-350cm的正方形网箱,网箱上部开口,网箱的四个侧面向网箱内分别设置一个长80-120cm的“倒八型”网,外端网口直径为32-38cm,内端网口直径为4-8cm,且对立的“倒八型”网内端通过拉绳相互拉拽固定;
(2)架设网箱;
(3)饵料诱捕;
(4)冲水;
(5)起捕。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网箱选用16目聚乙烯网布织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网箱的四个侧边角处均连接有挡网,所述挡网与网箱等高,挡网的外边缘设有固定杆,所述网箱的底部连接有沉子,网箱的底部四个边角处设有插杆,且连接对立“倒八型”网内端的拉绳的下方设有饵料网袋。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架设网箱是指将所述网箱杀菌后架设于泥鳅养殖池的中间位置,将网箱底部边角的所有插杆全部插入池底泥土中,再将所述挡网沿45°向外展开,展开后用固定杆插入池底泥土中进行固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饵料诱捕是指把炒香的米糠放在饵料网袋中,饵料网袋悬挂在网箱中,泥鳅闻香后从“倒八型”网处钻入网箱内而被捕获。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冲水是指用150-200w的水泵进行冲水,其中水泵放于池塘中,并将与水泵相连的水管沿池梗伸至已架设好的网箱内,水管位于网箱的中间位置,在水管的底端四个不同方向上均设有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均为四分之一圆弧形且端头朝上,在水管的管壁上设有四块呈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一对应位于四个出水口的正上方,导流板将由出水口向上冲出的水流导向四周,并从各个“倒八型”网向外冲出。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起捕是指当发现网箱内有大量泥鳅集聚时,先将挡网收拢贴在网箱侧边,再连同网箱一起缓慢拉出水面,起网后倒出苗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法捕捞方便,捕捞效果高,不会对泥鳅产生伤害且适合大规模捕捞,捕捞后泥鳅苗种的体质不会基本不会损伤,成活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网箱的侧视图;
图2为网箱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1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桑蚕养殖系统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