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0519.3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9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冈秀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583;H01M4/62;H01M10/0525;H01M10/0569;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至少包含正极和负极。负极为多孔质。负极包含碳纤维集合体和高分子膜。碳纤维集合体由多根碳纤维三维地结合而形成。高分子膜被覆多根碳纤维的各自的表面。正极包含粒子群和电解液。粒子群在电解液中分散。粒子群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材料。在负极内的空隙中填充有正极。高分子膜因电解液而溶胀。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0-244911号公报(以下记为“文献1”)公开了如下内容:用电解质膜被覆碳纤维无纺布,在该碳纤维无纺布内的空隙中填充正极活性物质和溶剂,进而使溶剂蒸发,从而形成电极单元(cell)。
发明内容
根据文献1,认为上述构成的电极单元可进行快速充放电。认为原因在于,每单位体积的对置面积大。对置面积表示正极与负极相对的区域的面积。
在文献1中,在电极单元的形成过程中使用了粒子分散液。粒子分散液通过使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将粒子分散液填充于碳纤维无纺布内的空隙,然后,将粒子分散液干燥。认为在干燥后的碳纤维无纺布内形成对应于溶剂的体积部分的空隙。空隙的存在使体积能量密度(每单位体积的能量)降低。即,认为文献1的电极单元在体积能量密度上有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体积能量密度的提高。
以下对本公开的技术的构成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不过,本公开的作用机理包含推定。不应因作用机理的正确与否来限定权利要求。
[1]本公开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至少包含正极和负极。负极为多孔质。负极包含碳纤维集合体和高分子膜。碳纤维集合体由多根碳纤维三维地结合而形成。高分子膜被覆多根碳纤维的各自的表面。正极包含粒子群和电解液。粒子群在电解液中分散。粒子群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材料。在负极内的空隙中填充有正极。高分子膜因电解液而溶胀。
本公开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以下可简记为“电池”)中,正极为液体状。即,正极包含粒子群(正极活性物质等)和电解液。粒子群在电解液中分散。
负极包含碳纤维集合体和高分子膜。碳纤维集合体由多根碳纤维构成。在多根碳纤维的各个纤维中,可发生锂(Li)离子的嵌入反应。即,碳纤维为负极活性物质。在多根碳纤维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即,负极为多孔质。在负极内的空隙中填充有正极。由于正极为液体状,因此认为可将负极内的空隙无间隙地填满。因此,认为可抑制在电池内产生无益的空隙。即,期待体积能量密度的提高。
高分子膜因正极中所含的电解液而溶胀。溶胀前的高分子膜相对于溶胀后的高分子膜,可为薄膜。由于溶胀前的高分子膜为薄膜,因此认为可填充正极的空隙体积大。由此期待正极(液体)的填充变得容易。
进而,由于高分子膜的溶胀,正极的体积减小。但是,正极中所含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量没有变化。因此,正极的体积能量密度增加。由此期待体积能量密度的提高。
另外,在本公开的电池中,电解液充当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离子传导通道。因此,认为Li离子的移动顺利。因此,对于本公开的电池而言,也期待高输出。
[2]电解液至少包含溶剂和锂(Li)盐。溶剂可包含醚。
一般地,电解液的溶剂使用碳酸酯[例如碳酸亚乙酯(EC)、碳酸甲乙酯(EMC)等]。通过溶剂中使用醚[例如1,2-二甲氧基乙烷(DME)等],期待导电率的提高。认为原因在于,醚具有低的粘度,并且促进Li盐的解离。通过电解液的导电率提高,期待电阻的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0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