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20474.X | 申请日: | 2019-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3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振军 |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图像 采集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保护层、显示面板、第一图像传感模块、光学成像元件和第二图像传感模块;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沿其厚度方向的第一侧且具有用于接触待侦测部位的第一表面;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像素,所述显示像素适于发出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一图像传感模块、光学成像元件和第二图像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沿其厚度方向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图像传感模块适于接收第一光信号在保护层的第一表面形成的反射光信号,所述光学成像元件适于根据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保护层的第一表面上方的物体的第二光信号进行光学成像,所述第二图像传感模块适于接收所述光学成像元件成像的第二光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设计的发展以及全面屏智能设备的普及,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的正面刮擦式或按压式的指纹解锁技术,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智能设备的外观和用户体验。
目前主流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主要有光学式指纹识别和超声波式指纹识别技术,其中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借用手机显示屏的光作为光源将手指区域照亮,以获取指纹图像。该技术在近三年来发展日趋成熟,产业链内已有众多的供应商实现了光学屏下指纹传感器的量产,并且搭载于现阶段的多种智能产品中。
现今除了指纹识别之外,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作为另外两种生物识别技术,成为全面屏时代的新突破口,虹膜识别因其误识率低使其成为目前安全性较高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然而其较高的成本增加了手机厂商的压力。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为摄像机采集含有人脸的2D图像,辅以结构光方案和双摄算法,以实现识别功能,3D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图像画质的高分辨率,基于目前智能手机上3D摄像头的席卷潮流,也为人脸识别技术提供了机遇。
发明内容
为了借助于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使全面屏智能设备兼具多种生物识别功能、提高生物识别的安全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包括:保护层、显示面板、第一图像传感模块、光学成像元件和第二图像传感模块;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沿其厚度方向的第一侧,所述保护层具有用于接触待侦测部位的第一表面;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像素,所述显示像素适于发出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一图像传感模块、所述光学成像元件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沿其厚度方向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传感模块适于接收所述第一光信号在所述保护层的第一表面发生反射形成的反射光信号,所述光学成像元件适于根据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保护层的第一表面上方的物体的第二光信号进行光学成像,所述第二图像传感模块适于接收所述光学成像元件成像的第二光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图像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成像元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图像传感模块贴合于所述显示面板沿其厚度方向的第二侧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光学成像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有第一距离,所述光学成像元件与所述第二图像传感模块之间有第二距离。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光学成像元件的物方焦平面上,所述第二图像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光学成像元件的像方焦平面之外。
可选地,所述第二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可调,所述预设范围满足:位于所述保护层的第一表面上方、且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在0.1米至1米范围内的物体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模块成清晰图像。
可选地,所述光学成像元件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模块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图像传感模块与所述光学成像元件正对的区域具有透光性。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沿其厚度方向的第二侧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图像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光学成像元件与所述第二区域相对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光信号依次经过所述保护层和所述显示面板、被所述光学成像元件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04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