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波浪运动的放射性核素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19889.5 | 申请日: | 2019-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1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丁锡嘉;张家磊;陈娟;李子超;周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 主分类号: | G21F9/12 | 分类号: | G21F9/12;G21F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李国红;刘冬梅 |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波浪 运动 放射性 核素 收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波浪运动的放射性核素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该收集装置包括为收集装置提供浮力并能使收集装置浮于水面的浮力部件和收集放射性核素的收集部件,感应部件根据波浪的高度开启感应门,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海水进入到收集部件中,在电沉积的作用下放射性核素沉积到电极上,将放射性核素进行收集,本发明的收集装置能够对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追踪监测和收集,保证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收集效率高,适用于多波浪海域,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辐射监测领域和海洋环保领域,涉及一种放射性核素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波浪运动的放射性核素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可能引发核电厂内放射性核素的泄露扩散。沿海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时,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如131I、137Cs、90Sr等随废水外泄到海洋中,或含有放射性气溶胶的废气因大气物理作用发生物态变化进入海中,海洋面积广阔,具有流体特有的波浪、潮汐和洋流运动,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污染面积会随着海洋的波浪运动大范围扩散和转移,进而导致海洋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海洋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威胁和破坏,其影响可长达几百年甚至数千年,因此,对海洋中的放射性核素的处理对控制海洋核污染具有重大的意义。
放射性核素的处理可采用放射性核素收集器进行收集,目前现有的放射性核素收集器主要面向某些特定含有放射性核素污水的处理系统,仅适用于定量的污水,对大范围流动海水的放射性核素的收集力不从心,不能对海域中放射性核素的扩散移动进行实时监测,并且不适用于在多风浪海域中进行放射性核素的收集,且收集效率低。
ZL201220144406.3公开了一种放射性废水收集过滤器,该收集过滤器操作快捷方便,但功能单一,收集效率不高,对放射性核素没有针对性,无法实现对海洋中放射性核素的收集。CN 207611618 U公开了一种海洋性放射性核素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只适用于不流动的静止水体中,不能适应我国近海海域多风浪的客观条件,不能在海洋的波浪运动中收集放射性核素。同时,该装置也存在吸附效率低,测量数据偏低,存在误报的可能。
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及时监测和收集,尤其是对沿海核电厂正常运行工况下对海洋中放射性核素进行监测,以及对核事故中放射性核素的追踪监测与收集,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收集效率高、适用于多波浪海域的放射性核素收集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波浪运动的放射性核素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通过浮力部件以及顶部外壳和底部外壳漂浮于水面上,感应部件根据波浪的高度控制感应门开启的高度,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海水进入到收集部件中,在电化学沉积的作用下放射性核素沉积到电极上,将放射性核素进行收集,本发明的收集装置能够对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追踪监测和收集,保证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收集效率高,适用于多波浪海域,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实施,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波浪运动的放射性核素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包括为收集装置提供浮力并能使收集装置浮于水面的浮力部件和收集放射性核素的收集部件。
其中,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能够感知波浪运动的感应部件,所述感应部件连接于浮力部件下方,所述感应部件包括感应门。
其中,所述收集部件位于感应门内,所述收集部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以及位于两个安装板之间的安装管套,安装管套的两端分别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连接,上安装板与浮力部件的下方固定连接。
其中,安装管套包括电解管和电解管两端的连接件,安装管套通过连接件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连接,电解管内有电解液,电解管的两端分别设有阴电极和阳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98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