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栖息生境的构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7757.9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9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朱浩;刘兴国;车轩;陈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22/60;A01G33/00;A01K61/50;A01K61/51;A01K6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岛礁 浅水区 栖息 构建 河道 水区 水面 斑块 生境 幼鱼 湿地 工程技术领域 生物多样性 饵料生物 浮游植物 净水功能 水生生物 水源涵养 蓄水能力 自然生境 洄游鱼类 承载量 生物量 透光性 饵料 产卵 成鱼 分隔 固碳 水深 地下水 水系 水域 生长 补充 气候 改造 生态 | ||
本发明涉及生态改造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河道栖息生境的构建结构,在河道临近的湿地处构建仿自然生境区,形成斑块化湿地,为土著及洄游鱼类提供栖息、产卵、索饵的场所;斑块化湿地由阔水区、浅水区和岛礁组成;阔水区水面大,水深较深,水流缓,水生生物生物承载量大,主要为幼鱼、成鱼及其他饵料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浅水区水面较小,水面较浅,透光性强,浮游植物生物量大,为幼鱼生长提供前期饵料;岛礁提供分隔浅水区和阔水区的功能,同时岛礁上的植物提供净水功能。水域生物多样性能够增加4倍以上,同时具有一定河道的调蓄水能力,水系的补充地下水、固碳释氧、调节气候、水源涵养等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改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河道栖息生境的构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日益明显,水生生物对河流栖息地生境需求研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的自然生态条件需求),河流栖息地的生境特点研究(流速、水深、河床形态、河床质等特点)以及两者相结合在鱼类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和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受到关注。鱼类作为河流水生生物的主体之一,不仅代表了水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它们对河流的生境需求还体现了河流生境复合作的多样性。
生物与栖息地间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也是资源管理上的重要决策依据。栖息地是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空间和环境,关系着生物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在各种水域环境中,对鱼类的生存和繁衍起着关键作用的那些生境成为水域生态学和渔业管理的关注焦点,这些生境通常被称为鱼类关键生境,或鱼类基础生境。在生态修复发展过程中,科研人员意识到栖息地对鱼类资源的维持和持续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有和,因此在渔业管理实践中,逐步强化了生境保护意识,最终形成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概念。鱼类产卵、繁殖、摄食或育成所必须依赖的水域或底质环境称为鱼类关键生境。
在美国明尼苏达北部地区,为了保护和恢复该湿地上生存的野生动植物,从1988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在另一地区重建了一片面积为23hm2的沼泽,原湿地上拥有的野生动植物己出现在重建的湿地上,并呈现了一定的多样性。加拿大为了有效地保护湿地资源,于1992年颁布了联邦湿地保护政策。英国为了恢复莱茵河下游河漫滩(湿地)的功能,拟将堤坝拆除,以使洪水能够顺畅流动,从而改善水质和动植物群落。在澳大利亚Capel附近修建的一个用于沉积稀有金属矿砂的湖泊群,通过种植水生植物,目前已被恢复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
2006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无锡蠡湖开展“蠡湖净水渔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内源性的“净水渔业”治理——“以渔治水、以渔保水和以渔净水”。在科学、持续的水生生物及水质环境监测基础上,创新非经典生物操作理论,提出了控制凶猛鱼类、放养摄食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直接摄食蓝藻水华。通过精心筛选本地土著物种,探索增殖放流的种类及比例,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水生生物栖息空间,科学确定鲢、鳙的放流年龄、放流比例和回捕年龄的放、管、捕方案。通过实施“净水渔业”,蠡湖藻类平均生物量同比减少近40%,湖内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了1个等级。“净水渔业”理论先后在太湖、邵伯湖、洪泽湖,千岛湖、棉花滩水库、庐山西海等湖泊、水库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累计应用水域面积过1万平方公里。洞庭湖湖群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湿地,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干扰,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调蓄洪水的功能在逐渐衰退。通过湿地生态工程,建设高效复合生态系统;通过入湖河流上游的生态建设,减少入湖泥沙量,并优化生物物种的合理配置,达到减缓湖泊淤塞过程,稳定湿地面积,保障湖泊的调蓄功能的效果。在云南洱海湖滨带的生态恢复研究中,基于物理基底设计、生物种群选择、生物群落结构设计、节律匹配设计和景观结构设计等原则,采用生境和生物对策,提出了滩地模式、河口模式、陡岸模式、鱼塘模式、农田模式、堤防模式等6种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模式。
综上所述,湿地栖息生境区构建对湿地生态修复系统的重建恢复以及河道生态功能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栖息生境是生态修复后的加强手段,是维持生态修复的稳定的必要手段。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77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毛竹种子产量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产火龙果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