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IS数据的船舶碰撞风险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6259.2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9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孙鹏;徐淑高;刘钊;梁茂晗;刘敬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3/02 | 分类号: | G08G3/02;G06F16/2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魏波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is 数据 船舶 碰撞 风险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AIS数据的船舶碰撞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历史AIS数据,在标准船舶选取和转换的基础上,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建立船舶碰撞风险的热度图,实现船舶碰撞风险的时空可视化;
步骤1的具体实现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1.1:网格化研究水域时域和空域;
步骤1.2:标准船舶选取与转换;
通过对历史AIS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某一类船舶的长宽和类型作为标准船舶,然后对其他类型、长、宽、吃水的船舶进行等效化处理转换,得到其他船舶与标准船舶的转换计算标准;
步骤1.3:船舶风险可视化;
在网格化和标准船舶的基础上,不同时间段的标准船舶流量不同,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同,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对时域上的标准船舶流量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实现船舶碰撞风险的时域可视化;根据区域船舶流量的不同,采用密度聚类算法建立船舶碰撞风险的热度图,实现船舶碰撞风险的空域可视化;
步骤1.4:基于AIS历史数据进行风险预测;
对历史AIS数据进一步运用深度学习理论与神经网络算法预测区域船舶交通流,将预测数据展现在电子海图上,实现基于预测数据的船舶碰撞风险的可视化;
步骤2:基于实时AIS数据,在船位场、航向场和航速场的基础上,构建区域船舶碰撞风险评判模型,运用高斯核函数核密度估计算法提出动态船舶碰撞风险可视方法,实现区域船舶碰撞风险的实时更新;
步骤2的具体实现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2.1:建立船舶碰撞风险评判模型;
基于对实时船舶AIS轨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得到船舶运动过程中的航向、位置、航速和船舶尺度信息;分析船舶在所研究区域内的运动模式,通过确定航向、位置、航速和船舶尺度信息对船舶碰撞风险的影响程度,构建区域船舶碰撞风险评判模型;
所述构建区域船舶碰撞风险评判模型,具体实现包括以下子步骤:
(1)确定船舶的安全领域,所述船舶的 安全领域为船舶为保持安全航行时,本船舶与他船之间保持的安全间隔范围,该范围内绝不允许其他船舶的侵犯;
(2)基于船舶安全领域的定义范畴,结合船舶所处的自然水域环境及船舶交通流特征,确定船舶安全领域的边界及公式;
(3)以船舶安全领域中的不同区域相对船舶方位和距离以及船舶的航速,尺度信息作为自变量,分别分析确定各区域船舶碰撞风险与其对应自变量的函数关系;
(4)结合历史AIS数据对所建船舶碰撞风险评判模型相关参数进一步的修正,所述相关参数包括航向改变量的加权因子、船舶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流量的加权因子、船舶轨迹距航道中线垂直距离加权因子、船舶航速加权因子和船舶尺度加权因子;
步骤2.2:动态船舶碰撞风险可视化;
通过核密度估计算法对对研究水域的船舶船位场、航速场和航向场进行统计推断建模,然后将船舶航迹进行光栅化处理为KDE矩阵,以核密度函数为基础绘制出习惯性航路,在此基础上融入船舶AIS轨迹中的航向与航速的信息,从而完成船舶船位场、航速场、航向场的融合推断建模,实现动态船舶碰撞风险可视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IS数据的船舶碰撞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中所述神经网络算法,采用的是小波神经网络;
所述小波神经网络是小波变换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以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为基础,把小波基函数作为隐含层结点的传递函数,信号前向传播的同时,误差反向传播的神经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62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繁忙水域的船舶辅助避碰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施工船舶的电子防撞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