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电缆绝缘状态判断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12157.3 | 申请日: | 2019-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6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周文;黄勤清;刘正阳;程林;肖黎;江翼;刘思逸;刘梦娜;徐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特征参数 权重 绝缘状态 直流电缆 电缆绝缘状态 电缆 电信号获取 准确度 带电设备 运行状态 测试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电缆绝缘状态判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缆的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获取特征参数;获取特征参数权重;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以及所述特征参数权重判断电缆绝缘状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流电缆绝缘状态判方法通过电缆的电信号获取特征参数和特征参数权重,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以及所述特征参数权重判断电缆绝缘状态,无需改变电缆的运行状态、测试方便,无需接触带电设备、检测安全性高、判断准确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安全监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直流电缆绝缘状态判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直流输电线路投运数量不断增加,电压等级不断提高,我国南澳±160千伏世界首条三端柔性直流工程,舟山±200kV五端柔直输电工程,以及厦门和大连±320kV五端柔直电缆系统均已投运。ABB公司2014年已研制出的±525kV XLPE直流电缆。虽然直流电缆技术空前发展,但高压直流电缆及附件的绝缘带电检测、故障诊断等运维及信号后处理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现有技术中如何选定检测直流电缆中潜伏的绝缘缺陷的特征参数以及利用特征参数合理评估电缆的绝缘状态尚未提出相应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电缆绝缘状态判断方法及系统,无需改变电缆的运行状态、测试方便,无需接触带电设备、检测安全性高、判断准确度较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流电缆绝缘状态判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缆的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获取特征参数;获取特征参数权重;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以及所述特征参数权重判断电缆绝缘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电信号包括泄漏电流和局部放电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特征参数包括泄漏电流特征参数和局部放电特征参数;所述泄漏电流特征参数包括统计参数和小波包特征量;所述局部放电特征参数包括放电量和放电重复率。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统计参数包括绝缘电阻、泄漏电流离散度、非线性系数和速率系数;所述小波包特征量包括小波包节点能量、节点能量均值及节点能量离散度。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获取各特征参数权重具体为:根据特征参数的重要性,采用预设权数确定方式,获取各特征参数权重;所述预设权数确定方式包括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组合赋权法;所述主观赋权法包括层次分析法、G1法;所述客观赋权法包括CRITIC法熵权法;所述组合赋权法包括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各一种方法的组合。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创建训练样本库,所述训练样本库包括电缆各个状态的样本,使用所述训练样本库对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以及所述特征参数权重判断电缆绝缘状态具体为:通过RBF神经网络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以及所述特征参数权重判断电缆绝缘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训练样本库中的样本的状态包括良好、一般、注意、严重。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通过RBF神经网络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以及所述特征参数权重判断电缆绝缘状态具体为:获取判断因素的隶属函数;获取综合评价结果向量矩阵,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电缆绝缘状态。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直流电缆绝缘状态判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信号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电缆的电信号;特征参数提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获取特征参数;权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特征参数权重;电缆绝缘状态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参数以及所述特征参数权重判断电缆绝缘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系统包括样本训练单元,所述电缆绝缘状态判断单元包括RBF神经网络单元,所述RBF神经网络单元用于通过样本训练单元训练识别电缆绝缘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21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