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岷江流域云杉人工中龄林生态功能提升的改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1910.7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4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荣;刘兴良;缪宁;冯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龄林 云杉 生态功能 补植 生物多样性 改造 功能修复 密度调控 三个步骤 蓄水能力 应用效果 植物生态 生物量 流域 保水 林窗 诱导 土壤 更新 | ||
本发明是一种岷江流域云杉人工中龄林生态功能提升的改造方法,涉及植物生态功能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云杉人工中龄林按类型划分、密度调控和林窗补植、补植诱导促进更新三个步骤,在改造3‑4年后,原有林分的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的保水和蓄水能力都显著提高。本发明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应用效果佳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岷江流域云杉人工中龄林生态功能提升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川西山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集中分布面积约占四川省森林的2/3,不仅是世界上仅有的独特生态系统和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一个重要起源和分化中心,也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之一,并且是我国长江地区的“江河源”、“气候调节器”和“森林水库”。川西高山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林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历史原因,原始森林砍伐较为严重,资源日渐枯竭,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明显恶化,自上世纪60年代起,开展了大面积人工更新造林活动,到本世纪初,郁闭成林的人工林面积已达73万hm2,蓄积约3051万m3,成为川西高山林区主要后续资源。由于早期人工更新造林面积大,技术缺乏,导致人工林树种单一及树种错位现象严重,由于初植密度差异过大,导致生长参差不齐,随着林分的日益成熟,越发影响林木生长及林分质量,虽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工林的经营和发展,但川西山地大面积人工林经营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尤其是在5.12地震的影响下,区域森林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之多样的自然灾害,该区域森林土壤功能退化、森林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研究不同程度的密度调控对云杉人工林林地地被物(苔藓和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益的影响,不仅对深入认识森林经营措施段与林地水文的关系、更好地平衡森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收益之间的平衡,对建立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恢复与重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该区域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林业多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岷江流域云杉人工中龄林生态功能提升的改造方法,涉及植物生态功能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云杉人工中龄林按类型划分、密度调控和林窗补植、补植诱导促进更新三个步骤,在改造3-4年后,原有林分的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的保水和蓄水能力都显著提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岷江流域云杉人工中龄林生态功能提升的改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把云杉人工中龄林按下列标准划分为三个类型:
(I)郁闭型人工林,郁闭度0.7-1.0,这种类型人工林地上植被盖度小,灌木、草本稀疏,有利于种子与土壤密接,对天然更新有利,由于林下光照少,又缺乏母树,林下更新幼苗幼树的数量少;
(II)密集型人工林,郁闭度0.4-0.6,这种类型人工林,林下灌木盖度可达30%,由于缺乏目的树种母树,幼苗幼树较少,呈零散分布;
(III)疏林型人工林,郁闭度0.1-0.3,这种类型主要是人工更新不成功,先锋植物入侵,林下幼苗幼树很多,呈不均匀团块状分布。同时,该类型缺乏目的树种母树,但偶有由风、鸟等媒介远距离传播落种的目的树种更新而形成树种组成不理想、产量低、质量差、林地生产力低的林分;
步骤二,林分清理和密度调控:按上述林分划分,分别开展林分清理和密度调控:
(I)郁闭型人工林,采伐除病腐木、枯立木、霸王树等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并对云杉人工林采用20-40%的疏伐强度开展疏伐,疏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5-0.7,为保留木和林下幼苗幼树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在冠下更新岷江冷杉;
(II)密集型人工林,郁闭度0.4-0.6,对密集型人工林(II),采取采伐除病腐木、枯立木、霸王树等生态抚育,改善林分卫生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1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