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复合防水粘结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1253.6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3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郑煜;马志君;曾德亮;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95/00 | 分类号: | C09J195/00;C09J163/00;C09J109/08;C09J183/04;C09J11/04;C09J11/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南岸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环氧树脂 改性 乳化 沥青 复合 防水 粘结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防水粘结的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复合防水粘结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的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复合防水粘结材料是由水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固化剂、乳化沥青、丁苯胶乳、消泡剂、偶联剂和界面增强剂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复合防水粘结材料具有粘结强度高,施工简单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材料领域,具体涉及水泥混凝土桥面或隧道铺装沥青混凝土时的防水粘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泥混凝土桥面或隧道铺装沥青混凝土时,为了防止水分对混凝土的侵蚀,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设置防水粘结层。常用的沥青基防水粘结材料由于强度低,粘结能力不足,沥青混凝土容易产生脱层,进而出现脱层、坑槽等病害,降低了道路的服务性能和使用寿命。常温固化的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防水粘结材料在未固化前呈液态,容易被施工车辆车轮带走,若控制不当在未施工沥青混凝土前已固化,则防水粘结层对沥青混凝土的粘结能力极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蒸发残留物熔点较高的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固化剂、能够增加水泥混凝土表面强度的界面增强剂以及能够提高有机材料对无机界面粘结性的偶联剂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得到性能优良的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复合防水粘结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复合防水粘结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固含量为30~60%,且其蒸发残留物的熔点大于50℃。
所述的水性环氧固化剂为固含量30~50%的水性化改性芳香胺或改性酸酐,,且其蒸发残留物的熔点大于50℃。
所述的乳化沥青为固含量30~70%的阴离子乳化沥青。
所述的丁苯胶乳为固含量25~50%的阴离子胶乳。
所述的消泡剂为乳化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高碳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中的一种。
所述的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
所述的界面增强剂为固含量20~50%的硅酸锂、硅酸钠中的一种。
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复合防水粘结材料,其制备方法是将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丁苯胶乳、消泡剂、偶联剂、界面增强剂混合均匀形成A组份,水性环氧固化剂作为B组份,应用时将A、B两组份混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的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固化剂在水分蒸发干燥后均为固态,能够抵抗施工车辆的碾压而不被车轮带走,且其在常温下不固化或固化速度缓慢,待摊铺沥青混合料时受热熔化并完成固化,能将沥青混凝土牢固地粘结在混凝土基面上。界面增强剂硅酸锂能够增强水泥混凝土表面,丁苯胶乳成膜致密性和柔韧性好,偶联剂使得有机材料对无机界面粘结强度高,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复合防水粘结材料兼具防水与粘结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复合防水粘结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将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丁苯胶乳、乳化硅油、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硅酸锂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形成A组份,水性改性芳香胺环氧固化剂为B组份,应用时A、B组份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复合防水粘结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12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水大豆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出线轴防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