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桩基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9979.6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九华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E02D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余小丽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市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基施工 钻孔灌注桩 桥梁桩基 清孔 桥梁工程 钢筋笼制作 测量定位 大型工程 精度要求 泥浆制备 桥梁建设 施工步骤 应变检测 钻机平台 工艺流程 水下砼 就位 成孔 搭设 导管 护筒 钻机 灌注 埋设 自然灾害 抵抗 地震 建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桩基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流程:测量定位→钻机平台搭设→埋设护筒→钻机就位→泥浆制备→成孔→第一次清孔→钢筋笼制作、安装→安放导管→第二次清孔→水下砼灌注→大小应变检测。本发明钻孔灌注桩的桩基施工工艺详细且全面地完成了桥梁桩基的施工步骤,桥梁建设是大型工程,其对建造精度要求高、质量严,所以本桩基施工工艺可提高桥梁桩基对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的抵抗等级,确保桥梁工程达到设定使用年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桩基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桥梁为现代高速交通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桥梁建设包括五大部分,其中的桩基是建造桥梁的基石,如果桥梁桩基在施工中没有打好,会影响到桥梁工程后期的建造,会降低桥墩、桥台抵抗自然灾害的等级,也无法确保桥梁工程达到使用年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高桥梁桩基抵抗自然灾害的钻孔灌注桩的桩基施工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桩基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流程:步骤1、测量定位; (1)根据施工图纸的轴线坐标控制点、水准点,先对交接的坐标进行自复,实测数据与图纸提供的数据误差在规范允许的闭合差内,(2)用全站仪及经纬仪分别测出相邻两个桥梁墩台中心线,在水平台上钉出钻孔桩位并做好桩位保护控制点及高程引测工作,(3)桩位测量要先后测三次,步骤2、钻机平台搭设,步骤3、埋设护筒,步骤4、钻机就位,步骤5、泥浆制备,步骤6、成孔,步骤7、第一次清孔,步骤8、钢筋笼制作、安装,步骤9、安放导管,步骤10、第二次清孔,步骤11、水下砼灌注,步骤12、大小应变检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的桩位测三次,挖埋护筒前测量一次并做好十字交叉保护桩;在埋设护筒后复测一次,并做好桩位标志,再测量护筒顶标高、钻机平台标高,做好测量记录;第三次测量检查是在钻机就位前进行,并检查钻机钻杆中心是否对准桩中心,在原有轴线控制点上,再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加以复核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的钻机平台搭设采用打木桩,每个墩台两侧各打一排,木桩长6m,桩径ф15cm以上,顶面应高出最高水位0.5-1.0m以上,桩顶上口应齐平,顶面纵横梁用30×30cm枕木搁置,用Ф12钢筯铁攀加以固定,再用木桩剪刀撑进行加固稳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的护筒采用5mm钢板卷制而成,用十字交叉法做好保护桩,保护桩使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一致,护筒埋置后平面位置偏差≤5cm,倾斜度偏差≤1%,护筒埋入土中深度≥1m,并高出水面0.5-1.0m,护筒上设溢浆孔,护筒的内径比钻孔桩的设计桩径大10c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4的钻机磨盘中心对准桩基中心,钻机的转盘中心和护筒中心的偏差≤2c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5中设置泥浆池,泥浆池设有循环池、沉淀池和废浆池,并用循环槽连接,采用重力沉淀法净化泥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6开孔时稍提钻杆,在护筒内打浆,钻到刃脚下1m后方可按土质情况正常速度钻进,在粘土层中成孔时,钻进速度控制在 80-120转/分,在淤泥质土、粘土等较差土层中成孔时,钻进速度控制在40-80 转/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7第一次清孔中清孔要稍提钻头离开孔底 10-20cm,以中速压入泥浆,泥浆比重为1.16。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0第二次清孔中导管内放入钢气管,长度距孔底1m,软管间断地下放到导管内,直到距孔底15cm,泥浆比重为1.12,在清孔中泥浆面比钢护筒下端口高10c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1的水下砼灌注采用内径为φ250导管灌注,游轮丝扣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九华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九华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99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