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施压装置及转子内腔过盈止口施压装置、装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08626.4 | 申请日: | 2019-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6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周烁;杨世锡;孙嘉振;陆健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施压 装置 转子 盈止口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压装置,包括:支撑构件,包括大径部与小径部;以及施压机构,包括固定凸缘、活动件、包括连杆和曲柄的联动单元、施压件及作动件;其中,该施压装置具有收缩状态与展开状态,在收缩状态,整个施压机构位于柱形空间内;在展开状态,曲柄突出于柱形空间,以将施压件移送至施加压力的位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转子内腔过盈止口施压装置和装配方法。通过上述装置和方法,可以便于进入复杂内腔结构例如转子内腔止口连接的安装边进行施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压装置,还涉及一种转子内腔过盈止口施压装置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旋转透平机械的转子盘和盘鼓结构一般通过过盈止口连接。过盈止口装配时,通常需要根据过盈量的大小,对包容件进行加热或者对被包容件进行冷却,使包容件尺寸变大或者使被包容件尺寸变小,从而顺利完成对接和装配。当过盈配合的两个件完成对接后,需要等待零件恢复室温才能进行连接螺栓的装配工作。如果两个零件对接后,在自由状态下回温,包容件和被包容件的不均匀变形回弹可能会导致安装边贴合不均匀,最终导致转子轴线偏斜。在恢复室温后,如果再用螺栓预紧,安装边的贴合不均匀可能导致两个件的局部卡滞,最终导致零件未装配到位、转子同轴度差或者转子连接刚度不足等的问题。
例如,在中国发明专利CN104440761A中,公开了一种转子双环压紧装配设备及方法,其中涉及到将各级盘片通过加热或冷却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手工压装,然后再利用加压装置对组件进行二次压装,以达到各级盘都压装到位。
目前,传统工艺为了克服回温时导致的连接不均匀,通常会在两个零件对接后,迅速均布拧上多个螺栓(例如4个),以保证恢复室温过程中,止口连接周向上的均匀性。首先,这多个螺栓不能同步拧紧,因而不易保证止口连接的均匀度。其次,对于结构复杂的透平机械转子,转子安装边一般处于转子内部,存在转子入口小、进深大而且内腔结构复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螺母拧紧的工装操作复杂导致螺母装配的时间很长,可能在螺母拧紧过程中,转子零件的止口连接已经发生了变形,导致最终连接刚度的下降。再者,传统作业时,在手工安装螺母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会和升温或者冷却后的发动机内腔结构产生接触,因而可能会有产生烫伤或者冻伤的风险。
为了克服传统装配方法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施压装置,可以对复杂内腔结构例如转子内腔的安装边止口进行施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内腔过盈止口施压装置,可以便于进入复杂内腔结构例如转子内腔对止口连接的安装边进行施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施压装置,包括:支撑构件,包括大径部与小径部,所述小径部位于细长的柱形空间内,所述柱形空间的外径限定容许所述施压装置介入的通道的最小内径,所述小径部包括沿轴向延伸设置的支撑轴;以及施压机构,包括:固定凸缘,在所述支撑轴上径向向外凸出设置;活动件,设置成可在所述轴向移动;联动单元,包括:连杆,其一端铰接于所述活动件;和曲柄,其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凸缘,并且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施压件,设置在所述曲柄上,具有施压面;及作动件,用于接收动力,并连接在所述活动件上;其中,该施压装置具有收缩状态与展开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整个施压机构位于所述柱形空间内;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曲柄突出于所述柱形空间,以将所述施压件移送至施加压力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施压装置包括两所述施压机构,其中一个施压机构为第一施压机构,另一个为第二施压机构,两所述施压机构的所述作动件为彼此独立设置,以使其所述施压件设置成可彼此相向运动而形成夹持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施压机构中,所述活动件环绕所述支撑轴设置,并以所述支撑轴为导向件沿所述轴向活动;在所述第二施压机构中,所述作动件为活动轴,从所述支撑轴中穿出,并以所述支撑轴为导向件,引导所述活动件沿所述轴向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施压机构和所述第二施压机构的所述固定凸缘为同一个固定凸缘,所述第一施压机构位于所述固定凸缘的与所述大径部相同的一侧,所述第二施压机构位于所述固定凸缘的与所述大径部相反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未经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86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