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出靶时刻点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7828.7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1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黄莎玲;谢玉斌;朱鸿志;赵宁;叶海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C21/00 | 分类号: | F42C21/00;G06F7/50;H03F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曹桓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刻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引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出靶时刻点检测装置及方法。出靶时刻点检测装置包括加速度采集单元、隔直放大单元及信号处理单元,加速度采集单元采集侵彻引信在侵彻过程中的加速度信号并传输至隔直放大单元;隔直放大单元对加速度信号进行隔直、放大处理,得到放大信号并传输至信号处理单元,其中,放大信号包括大于设定阈值的第一信号、以及小于设定阈值的第二信号;信号处理单元将第二信号进行反相后,与第一信号进行相加得到混合信号,对混合信号进行峰值检测得到峰值信号,并将第二个峰值信号对应的时刻点作为出靶时刻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改善现有技术中不能准确检测出靶时刻点,导致侵彻引信误操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引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靶时刻点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引信是一种通过感知目标和环境,按预定条件控制引爆弹药的装置。在现代战争中,为了最大限度地破坏敌方深埋在钢甲、混凝土等硬目标(靶)下面的空穴中的重要军事设备,要求弹体必须穿透靶后爆炸,这就涉及到引信起爆技术。
目前,侵彻引信起爆装置均采用加速度侵彻引信装置。加速度侵彻引信装置是通过设置加速度计,通过对加速度计采集的加速度信息进行识别,以确定出弹体穿透靶的时刻点,以彻底摧毁深埋在地下的重要军事设备。
现有的加速度侵彻引信装置中加速度计采集的加速度信号由于受环境恶劣、弹体结构缺陷等影响,不能准确检测出出靶的时刻点,导致侵彻引信误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靶时刻点检测装置及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不能准确检测出出靶时刻点,导致侵彻引信误操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靶时刻点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侵彻引信的出靶时刻点,所述出靶时刻点检测装置包括加速度采集单元、隔直放大单元及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加速度采集单元、隔直放大单元及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依次电连接;所述加速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侵彻引信在侵彻过程中的加速度信号并传输至所述隔直放大单元;所述隔直放大单元用于对所述加速度信号进行隔直、放大处理,得到放大信号并传输至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放大信号包括大于设定阈值的第一信号、以及小于所述设定阈值的第二信号;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反相后,与所述第一信号进行相加得到混合信号,对所述混合信号进行峰值检测得到峰值信号,并将第二个峰值信号对应的时刻点作为出靶时刻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靶时刻点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出靶时刻点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出侵彻引信的出靶时刻点,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加速度采集单元采集所述侵彻引信在侵彻过程中的加速度信号并传输至所述隔直放大单元;所述隔直放大单元对所述加速度信号进行隔直、放大处理,得到放大信号并传输至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放大信号包括大于设定阈值的第一信号、以及小于所述设定阈值的第二信号;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将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反相后,与所述第一信号进行相加得到混合信号,对所述混合信号进行峰值检测得到峰值信号,并将第二个峰值信号对应的时刻点作为出靶时刻点。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靶时刻点检测装置及方法,通过将加速度采集单元采集的侵彻过程中的加速度信号进行隔直、放大处理得到放大信号,信号处理单元将放大信号中小于设定阈值的第二信号进行反相,并与大于设定阈值的第一信号进行相加,得到混合信号,并对混合信号进行峰值检测得到峰值信号,将第二个峰值信号对应的时刻点作为出靶时刻点。加速度信号进行上述处理,第二个峰值信号对应的时刻点即为准确的出靶时刻点,改善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准确检测出出靶时刻点,导致侵彻引信误操作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7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