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快速检测技术的速溶茶粉品质安全追溯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6728.2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6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全胜;王安成;许艺;焦天慧;王井井;李欢欢;郭志明;欧阳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3563;G01N21/359;G01N21/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快速 检测 技术 速溶 品质 安全 追溯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快速检测技术的速溶茶粉品质安全追溯装置及方法,包括和若干个品质/安全检测终端依次相连接的数据加密模块、中央数据库,消费者终端和中央数据库相连;本发明的数据加密模块,用以防止人为篡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安全数据;中央数据库,利用访问模块调取存储的加密数据,使得用户可以访问;访问模块中设有连接消费者终端的数据交流接口;人机交互界面供管理员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维护;消费者终端包括允许用户注册并登录;本发明可以实现多平台、多样化的监控管理,通过替换不同的检测终端和消费者终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速溶茶粉生产过程中的品质安全追溯方法和系统,特别是一种基于快速检测技术的速溶茶粉品质安全追溯方法,其可快速获取产品各个环节的关键品质信息,并上传数据库,用户可通过终端访问,企业收到用户终端访问的结果实时汇总,根据结果进行生产自查和市场预警。
背景技术
速溶茶粉的加工工艺包括茶叶的分选、干燥、浸提、浓缩、冷冻干燥至粉末,通过监控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生产条件调控产品质量,主要是在浓缩干燥以及浸提的工艺环节调控生产条件。
速溶茶粉的品质安全控制,主要是速溶茶粉的品质控制,包括茶粉中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氨基酸含量、颜色、粒度等;安全控制,包括速溶茶粉中有害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有毒有害物质指标。
食品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包括一系列基于光学、电学等的无损检测技术和装备,能够快速实时获取视频的品质安全信息,特点是速度快、操作简单、对被测物体基本没有损伤,如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等。
自动化的信息获取、加密、存储、分发、访问,传统的日志记录采用人工手动上传,期间可能产生错误;在自动化的信息获取并加密存储中,每一台检测设备都参与联网,具备自主的通信功能,将检测数据实时上传中央服务器,经过加工与处理成为可视化、易读的界面化数据,并向用户和其他终端分发。
专利CN103208056B-“基于轨迹追踪的药品追溯系统及其药品追溯方法”,基于轨迹追踪技术,将轨迹链和证据链进行有效结合,能够监控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当出现药品质量安全问题时,即可快速定位问题的根源,缩短药品追溯的时间,并提高药品追溯的精度。
专利CN201210525504.“一种问题气瓶的搜索系统及其方法”,公开了一种特种设备的搜索系统及其方法,采用可追溯技术自动计算并定位问题气瓶,最终确保问题气瓶无充装。
但是目前还没有将光谱检测技术应用于食品行业的智能追溯系统,同时,以上公开专利,对于质量问题的追溯都停留在浏览层面,消费者与企业无法形成有益的连通;通过企业、消费者形成一个闭环的供需及实时的评价预警系统,能够让增加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加快生产企业对产品安全事件的反应速度,形成一个能够快速反应、健康的“生产-消费”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快速检测技术的速溶茶粉品质安全追溯及预警系统。速溶茶粉作为一种食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大多数的茶味食品或饮料中,都添加速溶茶粉使其呈现茶的风味,当然,速溶茶粉的质量安全也就成了消费者关心的事情;普通消费者也希望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透明化,使自己能够监督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这就要求有一套可回溯的系统,记录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并未生产企业反馈消费者的检测以及感官评价结果,使企业可以快速自查,预防安全隐患出现;同时调整生产方案,生产更适应消费者口味的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基于快速检测技术的速溶茶粉品质安全追溯装置,包括和若干个品质/安全检测终端依次相连接的数据加密模块、中央数据库,消费者终端和中央数据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6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