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质传输线耦合器、介质传输线耦合组件及网络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06043.8 | 申请日: | 2019-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5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鲁奇;唐先锋;刘余;李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5/18 | 分类号: | H01P5/18;H04Q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传输线 耦合器 耦合 组件 网络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传输线耦合器,包括电路板、微带线、金属连接头以及耦合部,电路板包括绝缘的表面,耦合部包括金属基座及多个谐振点的谐振体,金属基座装于表面上,并包括谐振腔及连通谐振腔和金属基座外部的通道,谐振体位于谐振腔内固定于表面上,谐振体和谐振腔均为中心对称结构且中心重合,微带线设于表面上并沿着电路板的表面由金属基座外经通道向谐振腔中心方向直线延伸至谐振腔内,微带线与谐振体间隔设置,金属连接头装于电路板上背向电路板的表面的一侧,且截止频率低于谐振腔内电磁波的工作频率;金属连接头插接介质传输线,谐振腔及谐振体将微带线传入电磁信号进行模式转换后穿过电路板及金属连接头耦合至介质传输线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传输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质传输线耦合器、介质传输线耦合组件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大容量网络设备的应用,对设备之间互联的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利用高频段(毫米波、太赫兹)电磁波作为载波可以满足高速率互联的要求,而高频传输线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速率。聚合物传输线具有低损耗、重量轻、应用灵活等优势,随着载波频率提升至毫米波、太赫兹频段,传统铜线、金属类波导的传输损耗急剧增加,使其互联距离受限、信道性能恶化;相比而言,如何应用聚合物传输线在高速互联模块中时,将芯片输出的调制后的载波信号耦合到聚合物传输线中是此类系统中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传输线耦合器,所述介质传输线耦合器可以将射频芯片输出的载波信号耦合到介质传输线,利用介质传输线进行传输,以减小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介质传输线耦合组件及网络设备。
一方面,所述介质传输线耦合器包括电路板、微带线、中空的金属连接头以及耦合部,所述电路板包括一绝缘的表面,所述耦合部包括金属基座及多个谐振点的谐振体,所述金属基座装于所述表面上,所述金属基座包括谐振腔及连通所述谐振腔和金属基座外部的通道,所述谐振腔的腔底壁为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所述谐振体位于所述谐振腔内固定于所述表面上,所述谐振体和谐振腔均为中心对称结构且中心重合。
所述微带线设于所述表面上,并且所述微带线沿着所述电路板的由金属基座外经所述通道向所述谐振腔中心方向直线延伸至谐振腔内,位于所述谐振腔内的所述微带线与所述谐振体之间间隔设置,所述金属连接头装于所述电路板上背向所述电路板的表面的一侧,且所述金属连接头的截止频率低于所述谐振腔内电磁波的工作频率,以保证信号的传输;所述金属连接头用于插接所述介质传输线,所述谐振腔及谐振体将所述微带线传入电磁信号进行模式转换后穿过所述电路板并通过所述金属连接头耦合至所述介质传输线中。
一实施例中,通过电路板上的微带线将射频收发芯片中的高频调制信号引导进入耦合部的谐振腔中,通过谐振腔和谐振体将微带线中的传输模式(准TEM模)转换为谐振耦合结构中的工作模式。本发明实施例的介质传输线耦合器用于将网络设备发射的电磁信号耦合至介质传输线中,实现通过介质传输线进行高速传输,保证通信速率并可减小传输损耗。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介质传输线耦合器结构简单便与装配,所述谐振体和谐振腔均为中心对称结构且中心重合,保证模式转换的阻抗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连接头的轴线与所述谐振腔轴线重合,可以保证耦合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谐振腔的深度等于所述谐振腔内波导波长的四分之一,进而实现较好的带宽,并且反射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60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