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漏水增压停止给水的灌溉用的变频恒压给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4434.6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7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三农设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7/07 | 分类号: | E03B7/07;E03B7/09;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地址: | 411214 湖南省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漏水 增压 停止 给水 灌溉 变频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漏水增压停止给水的灌溉用的变频恒压给水设备,其结构包括给水主管、调阀器、接管口、给水管、底座、电机,给水主管嵌入安装于给水管顶部外表面,调阀器设有两个并位于给水主管左、右两侧,接管口右侧面与给水管左侧面相连接,底座顶部外表面安装有电机,产生的有益效果:在结构上设有电源控制器,利用漏水对水袋进行填充使其膨胀,并水袋膨胀的挤压下,通过牵引杆,使其出线与进线相分离,对其电源进行切断,且设有辅助机构,利用漏水使水袋膨胀,通过气囊对增压腔进行增压,使增压腔内部压力增大,并通过活塞杆带动隔板向上移动与之给水主管相配合,使其停止停水,防止供水量较多,出现农作物泡水,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利用漏水增压停止给水的灌溉用的变频恒压给水设备。
背景技术
在干旱缺水的条件下,为保证田间农作物的正常发展,多使用灌溉来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且在灌溉过程中需要用到给水设备,现有的给水设备种类较多,其中变频恒压给水设备用具有把编程控制技术用到设备中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
因给水装置安装于户外,环境较为恶劣,给水设备的管网在往外支管进行给水过程中,管道在受到破裂等因素下,会使管道漏水,传统的装置会自动进行报警,且不能及时的进行断水,不仅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还造成田间水源多余需求,导致农作物泡水,影响农作物生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利用漏水增压停止给水的灌溉用的变频恒压给水设备,以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利用漏水增压停止给水的灌溉用的变频恒压给水设备,其结构包括给水主管、调阀器、接管口、给水管、底座、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水主管嵌入安装于给水管顶部外表面,所述调阀器设有两个并位于给水主管左、右两侧,所述接管口右侧面与给水管左侧面相连接,所述底座顶部外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位于给水主管正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给水管由电源控制器、隔板、活塞、增压腔、气囊、挤压块、活塞杆、水袋、排水管、外框、辅助机构组成,所述隔板贴于排水管内部右侧并与活塞杆右侧相连接,所述活塞固定安装于增压腔内侧,所述增压腔位于气囊正上方并底部与之相连通,所述气囊设于排水管内侧下端,所述挤压块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气囊左右两侧,所述活塞杆底部与活塞顶部相贴合,所述水袋设于外框内侧,所述水袋嵌套于排水管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控制器由牵引杆、进线、导电腔、出线、防护环组成,所述牵引杆末端位于水袋右侧上端,所述进线与出线互相平行设立,所述进线与出线均安装于导电腔内侧,所述导电腔固定安装于防护环内侧,所述导电腔外表面与牵引杆末端下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由防水板、粘贴板、卡板、贴合板、凹形块组成,所述防水板位于粘贴板正上方并位于一体化结构,所述粘贴板设于卡板左侧,所述贴合板设有多个且两个凹形块之间设有一个贴合板,所述凹形块设有多个并均匀的固定安装于卡板右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机构由移动杆、活动块、褶板、褶皱纹组成,所述活动块贯穿于移动杆末端,所述移动杆设有两个并末端相交错设立,所述活动块设于褶皱纹外表面并活动连接,所述褶板内侧设有褶皱纹。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外表面设有弹簧,在活塞杆受到压力进行向上过程中,使弹簧受力,且弹簧可带动其进行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内设有复位弹簧,可自行进行恢复原态。
进一步的,所述粘贴板优选为fixate黏胶,不仅具有防水性,且粘贴性较强。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移动杆末端方便安装有挤压块,且相对立。
进一步的,所述给水主管末端由多个凸块与配合快过程,且凸块为空心结构,在进行给水过程中,通过凸块排流,并凸块与隔板上的凹形块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三农设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三农设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44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