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的着陆吸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3902.8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1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乔冰;杨会涛;马春浩;张强;王帅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45/06 | 分类号: | B64D45/0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撬 吸能装置 减震器 斜撑杆组件 机身结构 着陆装置 滑管 着陆 落地 减震器组件 复杂工艺 惯性载荷 机身壁板 机身隔框 接触地面 摩擦发热 压缩空气 有效传递 支撑结构 撞击能量 防磨板 快卸销 连接角 受压时 动能 机身 滑行 缓冲 快卸 快装 拧紧 小孔 油液 钻孔 变形 消耗 作战 传播 吸收 | ||
本发明一种无人机的着陆吸能装置包括滑撬组件、斜撑杆组件、减震器装组件,滑撬组件作为缓冲和支撑结构,由滑管或者滑管下方的防磨板接触地面,在落地后由滑撬实现在地面的滑行;斜撑杆组件连接滑撬组件和机身结构,与机身、减震器组件构成三角形;减震器装组件作为主要吸能装置,通过连接角盒与机身壁板连接,将落地惯性载荷传播至机身隔框,主要依靠压缩空气受压时的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并通过油液高速流过小孔产生的摩擦发热来消耗动能,因此吸能动能大而反跳较小。本发明使用快卸销连接,突破传统钻孔、螺旋、拧紧等复杂工艺,将着陆装置安装于机身结构,并能有效传递着陆装置带来的载荷,也能实现快装快卸,便于更换,提高作战机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可实现快速拆装的着陆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战役及战略侦察、监视、目标定位、目标毁伤评估、电子对抗、通信中继等诸多领域。由于无人机成本低,突防能力好等优点及其在实践中的突出表现,部队也迫切需要使用各种性能优良的无人机,所以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使用要求是对无人机设计的最大挑战。
现在的无人机有多种回收方式,伞降回收系统由于操作简单、对场地要求低、无需跑道、适用于野外条件的特点,是目前多款无人机较为常用的回收方式。在回收降落伞的作用下,飞机的竖直方向会有20G左右的过载。飞机利用着陆吸能装置来缓释着陆带来的冲击能量,降低着陆过载从而避免损失。无人机伞降回收系统的着陆缓冲方式主要包括三种:滑撬减震器式、结构破损式、气囊减震式。在我国无人机领域较为成熟,使用较多的是滑撬减震器式减震方法。并且当前对无人机的机动性,便捷性提出更高要求,快装快卸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利用快卸销装卸可以大大提高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在伞降飞机落地瞬间有效保护飞机部件,着陆装置吸收落地产生的能量,避免飞机落地瞬间对飞机结构产生破坏,并且能够提高拆装效率,使其更加便捷有效,本发明提供一种吸能效果好、拆装快速的无人机着陆装置吸能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的着陆吸能装置,包括滑撬组件,滑撬组件包括滑管和滑管下方安装的防磨板,用于无人机的缓冲和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杆组件和减震器组件;所述斜撑杆组件一端与所述滑撬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无人机机身通过快卸销连接,所述斜撑杆组件与无人机的对称平面的安装夹角为58°,用于限制滑撬组件的运动角度;
所述减震器组件与无人机的对称平面的安装夹角为11°,一端通过连接角盒、快卸销与无人机机身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撬组件连接;
所述斜撑杆组件、减震器组件和机身构成三角形结构,能够相互限制各部件的无限运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滑撬组件通过滑橇十字接头和快卸销安装于无人机机身。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减震器装组件选用油气式减震器,包括外筒、活塞、活塞杆、限制活门和密封装置,其压缩长度为142.5mm。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吸能效果好:通过滑撬组件、斜撑杆组件、减震器装组件三大结构与机身连接,通过保证三者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实现滑撬在落地时对机体结构的支撑和保护作用,斜撑杆用于固定滑撬和减震器装组件,对它们各自的绕轴转动自由度进行约束,减震器通过压缩空气,实现将落地动能逐步转化为热能进行能力消耗,压缩过程滑橇随之转动,在减震器最大压缩量时仍能保证滑橇对机腹的有效保护。
2、连接可靠性高,方便快装快卸:使用快卸销BRM8-25和BRM6-25,突破传统钻孔、螺旋、拧紧等复杂工艺方式,将着陆装置安装于机身结构,并能有效传递着陆装置带来的载荷,也能实现快装快卸,便于更换,提高作战机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39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雷电流控制装置、雷电流控制方法以及航空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无人飞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