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杠杆平衡阀调节露点的控制器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3758.8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1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丁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26;B01D53/28;B01D46/54;F16K31/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翟丹丹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杠杆 平衡 调节 露点 控制器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杠杆平衡阀调节露点的控制器及其应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芯壳和填充在芯壳内的过滤混合物,在过滤混合物之间设有一组双向滤气通道,分别为外部气体进入待除雾空间的进气通道和待除雾空间内部气体排出至外的排气通道,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上均设有杠杆平衡阀组件,所述杠杆平衡阀组件在自复位力以及内外气体压差的作用下翕动,用于控制双向滤气通道的启闭。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不需要电力或机械传动驱动,仅依靠阀门两侧的空气压差使之启闭,使得产品结构小巧玲珑,弹簧力或其力矩产生的阻力矩较小,车灯内外轻微的压差变化就能灵敏的使阀门开启,完成向外排出潮热湿气和向内补充干燥空气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杠杆平衡阀调节露点的控制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为解决壳体的结雾凝露问题,许多壳体厂就在壳体内装用硅胶、氯化钙、膨润土等干燥剂包,硅胶、氯化钙、膨润土等干燥剂包的特点是一次性使用且不可逆,干燥结块寿命期短,1~2个月干燥剂失效需要更换,且有的壳体壳体积稍大的,需要2~4个干燥剂包,占据了壳体壳内较大空间且与壳体的电器零件碰触,在汽车行进中因冲击振动碰触而散包,给用户造成售后维护成本增加和安全隐患。
各汽车主机厂在不停的推出新的车型,每一款的车型所用的车灯的外观造型和内部元件的布置多有不同,为了外观漂亮吸引顾客,使得车灯的曲面形状呈现多样性,这就使得每一款车灯的内部的空气流场没有规律可寻,使得车灯结雾凝露一直是困扰主机厂和消费者不满意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消除结雾凝露效果更好的用杠杆平衡阀调节露点的控制器及其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杠杆平衡阀调节露点的控制器,该控制器设于待除雾空间内外气体流通的通道上,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芯壳和填充在芯壳内的过滤混合物,在过滤混合物之间设有一组双向滤气通道,分别为外部气体进入待除雾空间的进气通道和待除雾空间内部气体排出至外的排气通道,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上均设有杠杆平衡阀组件,所述杠杆平衡阀组件在自复位力以及内外气体压差的作用下翕动,用于控制双向滤气通道的启闭。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气通道上的杠杆平衡阀组件设于待除雾空间侧,进气通道尽头设有进气缓存区,进气通道内气体进入进气缓存区后经由过滤混合物吸湿过滤干燥后,杠杆平衡阀组件打开进入待除雾空间。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排气通道上的杠杆平衡阀组件设于大气外侧,排气通道尽头设有排气缓存区,待除雾空间内的气体经过过滤混合物吸湿过滤后进入排气缓存区,杠杆平衡阀组件打开后将气体排出至外。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排气通道还包括一快速外排通道,当待除雾空间内空气压力峰值时的高湿水蒸气可直接从快速外排通道进入排气缓存区,杠杆平衡阀组件打开后将气体排出至外。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杠杆平衡阀组件包括封装板、门板和弹簧组件,封装板用于将过滤混合物一侧封装,并与过滤混合物之间形成气体缓存区,门板一端与封装板之间通过弹簧组件连接,所述弹簧组件包括旋转轴和扭簧,扭簧与旋转轴同轴设置,扭簧一端抵设于封装板上,另一端作用于门板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过滤混合物包括可逆吸湿和脱水的物质与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敏感的物质微粉颗粒一种或多种混合均匀的物质,该混合物至少一侧端面连接有具有纳微孔结构的薄膜。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逆吸湿和脱水的物质包括:可逆干燥剂、硅胶干燥剂、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沸石、沸石分子筛和吸水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敏感的物质微粉颗粒包括:碳元素制品、生物炭、电气石、远红外陶瓷、碳化锆、金属氧化物和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薄膜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及其改性膜、其它材质的塑料微孔薄膜、无纺布或多孔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37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