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法律文书智能处理、编写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2401.8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3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徐鹏;孟宪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鹏;孟宪生 |
主分类号: | G06F17/24 | 分类号: | G06F17/24;G06Q5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4 | 代理人: | 郭峰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法律 智能处理 预处理 人工智能算法 分布式存储 构成要素 可变要素 信息指纹 要素识别 程式性 低成本 高效率 固定性 预设 合法性 确定性 场景 证据 语言 保证 | ||
1.一种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法律文书样例的构成要素,将所述法律文书样例的要素识别为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
法律文书样例经过上述过程成为预处理法律文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场景将所属法律文书样例的要素识别为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并基于预设的法律文书使用场景对所述法律文书样例的内容进行泛化,得到各泛化结果;利用泛化结果得到法律文书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可变要素进行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可变要素进行可拓展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拓展标记的方式为:标记可变要素的同时,编辑可变要素的引导语句,以便于特定化需要;和/或通过可变要素的标记拓展法律文书模板的要素和内容;和/或通过标记将不同法律文书模板内容相同的可变要素进行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时,标记规则由标记识别符与引导语句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标记识别符是一组无实际语义的文本符号或文本符号组合,用于确定引导语句的类型与其在法律文书样例中的位置;引导语句表述为一般法律文书编写人员可以理解的提示性语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的法律文书使用场景为,各民事主体之间的合同、或者组织主体内部管理需要的章程、公约、制度、表格,或者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法律文书、或者诉讼过程中的诉讼文书;以及相关法律文书的组合构成的组合法律文件、或者基于同一司法过程或者执法过程的交互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还包括:将预处理法律文书泛化为包含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的法律文书模板,并将标记识别符与引导语句泛化为与法律文书模板相对应的引导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法律文书模板对应的引导模块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将所述的法律文书样例的泛化结果作为预定场景下的法律文书模板;可变要素的泛化结果作为与其对应的引导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模块将可变要素泛化为其对应的槽位,其中在泛化时对各泛化要素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各泛化结果。
12.一种法律文书智能编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如权利要求1-11任一种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处理方法对法律文书样例进行处理;
调取法律文书模板,并通过引导模块完成对法律文书模板可变要素的填写、完善、修改,形成目标法律文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编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律文书模板采用如下方式调取:基于应用场景的描述,获取与预设场景相关的法律文书模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编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律文书智能编写方法还包括:使用评价模型对匹配得到的法律文书模板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将生成满足特定要求的引导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法律文书内容进行编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法律文书智能编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律文书智能编写方法还包括:基于法律文书使用场景,根据引导语句对法律文书模板进行编辑,并对编辑的可变要素进行确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鹏;孟宪生,未经徐鹏;孟宪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24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