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1928.9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3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美泰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6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溴酸盐 反射聚光镜 光吸收检测 饮用水 荧光检测单元 光电传感器 含量检测 主体模块 检测池 检测 发明装置结构 分析处理单元 含量检测装置 温度控制单元 饮用水安全 激发光源 入射光源 现场检测 样品溶液 灵敏度 光程 壳体 内壁 内置 紧凑 体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检测方法,属于饮用水安全领域,采用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检测装置对未知溴酸盐含量的样品溶液进行检测,该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分析处理单元、检测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检测单元的主体模块内置有检测池,反射聚光镜安装在检测池的一侧内壁上,主体模块与反射聚光镜相对的平面上安装由入射光源和第一光电传感器形成的光吸收检测单元以及由激发光源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形成的荧光检测单元。本发明设置通过在光吸收检测单元和荧光检测单元对侧设置反射聚光镜,光程增加了一倍,提高了光吸收检测灵敏度;本发明装置结构紧凑,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性能稳定,适用于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的现场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用水安全领域,涉及饮用水中溴酸盐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溴酸盐是用臭氧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产生的一种消毒副产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长期饮用溴酸盐含量超标的饮用水,将增加癌症的患 病率。我国强制性标准GB8537-2018《饮用天然矿泉水》及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GB5749-2006)均规定溴酸盐限值为10ug/L。
目前,常用的饮用水中溴酸盐的检测方法为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通常溴酸盐在饮用水中的浓度比较低(ug/L级),而饮用水中常常含有较大浓度的其他共存阴离子 干扰,现有的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存在背景电导率高,检测灵敏度低,水负峰大等缺 点。我国检测标准GB/8538-2016《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方法》中,溴酸盐检测采用的 是离子色谱法,配套仪器为:离子色谱仪、电导检测器、色谱工作站、纯度99.99﹪ 高纯氮气。该检测方法中,样品前处理过程繁琐,耗时耗力,操作不便,难以实现现 场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采 用模块化结构的光吸收检测单元和荧光检测单元协同完成定量检测饮用水中的溴酸盐含量,结构紧凑,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性能稳定,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光吸收检测法对样品溶液的溴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即在预设温度下对 该样品溶液进行光吸收检测,获取该温度下该样品溶液的光吸收检测值,并与溴酸盐含量检测数据库中对应温度下的表格数据或已生成的标准曲线对应的光吸收检测值进行 比对分析,获取该温度所对应的该样品溶液中的溴酸盐含量值;
步骤二,若步骤一中获取的溴酸盐含量值高于预设临界值,停止检测;否则进行步骤三;
步骤三,采用荧光检测法对样品溶液的溴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即在预设温度下对该 样品溶液进行荧光检测,获取该温度下该样品溶液的荧光检测值,并与溴酸盐含量检测数据库中对应温度下的表格数据或已生成的标准曲线对应的荧光检测值进行比对分析,获取该温度所对应的该样品溶液中的溴酸盐含量值。
上述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检测方法中,所述预设临界值为0.050mg/L。
上述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检测方法中,建立溴酸盐含量检测数据库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含有一定量溴酸盐的标准溶液;
2)获取预定温度下的同一标准溶液的光吸收检测值和荧光检测值,所有的标准溶液重复同样的操作,将获取的光吸收检测值和荧光检测值列于表格中形成表格数据。
上述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检测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每一温度下同一标准溶液多次检测以获取该温度下该标准溶液的多组检测值,并将多组检测值分别取均值作为标准检测值,分别计算多组检测值的均方误差分别作为标准检测值的数据误差范围,将标 准检测值和对应的数据误差范围列于表格中作为表格数据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美泰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长春美泰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19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