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通用串口的Profibus总线数据监测与安全性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1764.X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9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郭涛;李明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联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G06F1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视器 安全问题 测试脚本 总线 畸形 数据库 安全性测试 测试 变异操作 模糊测试 数据监测 通用串口 协议规范 总线系统 发生器 引擎 监测 安全 发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通用串口的Profibus总线数据监测与安全性测试方法,包括Profibus监视器、模糊测试引擎、测试用例发生器、测试脚本和畸形数据库,所述测试脚本通过所述Profibus监视器的Profibus总线协议规范编写,辅以各种变异操作,结合畸形数据库,生成大量的测试用例。本发明在总线系统正式运行前发现安全问题,或者在正式运行中监测安全问题,能够大大降低总线以及总线上设备的安全风险,减少企业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性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通用串口的Profibus总线数据监测与安全性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Profibus是一个用在自动化技术的现场总线标准,在1987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十四家公司及五个研究机构所推动,是程序总线网络的简称。Profibus总线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技术, 支持Profibus的自控厂商越来越多,相关产品、应用系统、安装节点部署越来越广泛,Profibus总线上的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紧迫。
为实现在Profibus总线上进行分析和研究,陈国平,郭鑫[1]提出了一种Profibus总线分析仪的设计,用于Profibus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查错,欧阳丹娜,李颖宏[2]研究了RS232串口与Profibus-DP的通讯,设计了串口与Profibus-DP智能通讯转换节点,解决了Profibus-DP总线的通用挂接问题。吴先伦,曹雪华[3]设计了基于Profibus-DP的电能管理及电力监控系统,同时当前市场上很多的公司也研发了专用的Profibus分析仪、连接器、监视系统等,能够对Profibus总线数据进行监听,并实现在总线上进行通讯,专用系统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标准化的难度,本专利提出的采用通用串口进行数据监测和安全性测试的方法,不借助于第三方专用仪器,大大降低了成本。
Profibus总线协议的测试目前也仅局限于协议符合度测试的程度,通常也是需要价格昂贵的测试仪器。常用的安全性测试方法如模糊测试都是集中于以太网、文件格式等领域,本专利提出的基于通用串口的安全性测试方法将模糊测试扩展到了Profibus总线传输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通用串口的Profibus总线数据监测与安全性测试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基于通用串口的Profibus总线数据监测与安全性测试方法,包括Profibus监视器、模糊测试引擎、测试用例发生器、测试脚本和畸形数据库,所述测试脚本通过所述Profibus监视器的Profibus总线协议规范编写,辅以各种变异操作,结合畸形数据库,生成大量的测试用例。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安全性测试方法包括错误注入、结构化变异和压力测试;
所述错误注入:对Profibus协议规范中所有的字段的值,用错误的畸形数据进行替换,畸形数据包括边界值、超大值、超小值等,生成容易引起错误的测试用例;
所述结构化变异:对Profibus协议规范中所有的字段,进行结构类的变异,包括字段互换、字段重复、字段缺失、字段位置混杂等,生成结果错误的测试用例;
所述压力测试:用一定的速度,向Profibus总线及总线上的设备发送正常数据包,以检测设备是否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测试过程包括:
所述模拟主站测试,测试脚本中,将源地址设置为主站地址,目标设备设为从站地址,向从站发送Profibus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由模糊测试引擎和用例生成器产生,监视器在测试过程中随时监测总线中的通讯数据,对所有从站的返回数据进行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联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信联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17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