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低温银浆用的单分散导电性银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1743.8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2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官明;李廷宝;谭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市泽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H01B1/02;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00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低温 银浆用 分散 导电性 银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低温银浆用的单分散导电性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配制的纯溶剂体系里进行化学还原制备单分散导电性银粉:以醇溶剂体系为反应溶剂,硝酸银为前驱体,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脂肪酸为防粘分散剂,有机胺为还原剂,置于反应釜内进行化学反应制备单分散导电性银粉,将制备的单分散导电性银粉洗涤后烘干;(2)将步骤(1)制备好的银粉,在分散机中进行分散处理,从而制得单分散表面生长有纳米粉的导电性银粉。本发明还原体系为有机溶剂体系,有助于溶解防粘分散剂,减少了分散剂对银粉表面的影响,制备的银粉分散性好、含氧量低,既适用于高温烧结型银浆,也适用于低温烘烤类银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金属功能粉体材料-高纯、超细银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面生长有纳米粉适用于高、低温银浆用的单分散导电性银粉。
背景技术
超细银粉的主要制备方法是液相化学还原法。液相化学还原法通常都是在水相中制备合成,然而由于水为极性物质,本身具有较强的氢键,加之合成的超细银粉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表面能很大、反应活性很高,在反应过程中极易形成团聚现象,因此很难制备真正意义上的单分散超细银粉。目前市售的所谓超细银粉表面普遍包覆有大量的分散剂,导致银粉表面活性低,分散性差,团聚严重,在银浆制浆过程中与有机载体很难完全润湿,银粉用途单一,同一种银粉很难同时用于高温烧结型银浆和低温烘烤类银浆。
如现有技术201010542552.7公开了一种高温烧结银浆用银粉,其先制备溶胶状的银液体系、溶胶状的还原体系以及保护溶液,再将三者混合还原,最终生成絮凝状软团聚银粉。该发明专利银粉为絮凝状软团聚银粉只涉及用于高温烧结银浆。
申请号为201710058284.3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激光雕刻触摸屏银浆用超细银粉,先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弱还原剂,部分地还原硝酸银,从而形成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溶液加入到强还原剂中,使硝酸银完全被还原,并在后续工序中采用表面改性与气流破碎分级相结合的方式,该发明专利银粉银粉只涉及用于低温烘烤类激光雕刻触摸屏银浆。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表面生长有纳米粉适用于高、低温银浆用的单分散导电性银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高、低温银浆用的单分散导电性银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配制的纯溶剂体系里进行化学还原制备单分散导电性银粉:以醇溶剂为反应溶剂,硝酸银为前驱体,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脂肪酸为防粘分散剂,有机胺为还原剂,置于反应釜内进行化学反应制备单分散导电性银粉,将制备的单分散导电性银粉洗涤后烘干;
(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银粉,在分散机中分散处理1~10min,即得成品。
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包括:
(1.1)按照1kg前驱体硝酸银对应5~10L醇溶剂、3~5L有机胺的比例,分别向反应釜中加入醇溶剂和有机胺配成溶液A;
(1.2)在搅拌的条件下,按照1kg前驱体硝酸银对应5~10L醇溶剂的比例,将硝酸银溶解在相应体积的醇溶剂中,使其完全溶解成溶液B;
(1.3)将硝酸银银质量分数0.3~0.6%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硝酸银银质量分数0.3~0.6%的脂肪酸溶解于醇溶剂中配成溶液C,所用醇溶剂的量为1kg硝酸银对应0.5L醇溶剂;
(1.4)将上述已配好的B、C两种溶液全部加入到A溶液中,充分搅拌10~30min后,得到均匀的混合溶液,加热到40~70℃,保温20~40分钟进行化学反应;
(1.5)反应结束后,降温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烘干后得到干燥的银粉。
进一步地,所述醇溶剂为乙醇、正丁醇、乙二醇、二甘醇、丙三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市泽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湘潭市泽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1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