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测实量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01649.2 | 申请日: | 2019-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8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 发明(设计)人: | 管淑清;方昕;陈艳雷;陈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盎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7/88 | 分类号: | G01S17/88;G06F30/13;G06V10/26;G06V20/70;G06V10/82;G06V10/76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 地址: | 201703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工智能 实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测实量的方法及装置,所述实测实量的方法通过,所述实测实量的方法包括: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目标空间的3D初始模型;获取所述3D初始模型中至少一目标子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参数生成建筑信息模型;将建筑信息模型与目标空间的预设模型拟合;根据拟合结果获取建筑信息模型与所述预设模型的对比数据。本申请能够对室内场景语义分割,自动从实体建筑的扫描场景中识别出物体;基于人工智能解决3D实测实量的核心算法,自动对场景语义解析出来的平面进行归类,确定测量尺寸的种类,实时的拟合扫描的实体建筑3D建模形成BIM数据和设计的BIM,为全生命周期的BIM质量管理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测实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雷达,是以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作适当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可以运用在军事、建筑等方面。
现有技术中激光雷达由激光发射机、光学接收机、转台和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激光器将电脉冲变成光脉冲发射出去,光接收机再把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还原成电脉冲,送到显示器。
目前建筑业之所以没有实现全自动化测量,是因为存在着技术瓶颈,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
硬件方面,昂贵的激光雷达扫描仪,扫描需要一个IPAD做操作控制和数据的记录,然后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转换用电脑,导入原始数据才能处理处理原始点云数据,再输出通用3D点云格式,还必须使用多种第三方软件、还需通过人工手动确认渲染并逐一点击各个指标,才能获得需要的数据。价格、效率、使用成本太高,使得无法普及应用。
软件方面的难点在于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能够进行实时、智能、可靠的进行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激光雷达扫描仪存在价格昂贵,操作复杂,运算缓慢且工作效率低,且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能够进行实时、智能、可靠的进行测量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对室内场景语义分割,自动从实体建筑的扫描场景中识别出物体,自动对场景语义解析出来的平面进行归类,确定测量尺寸的种类,实时的拟合扫描的实体建筑3D建模形成BIM(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和设计的BIM,为全生命周期的BIM质量管理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测实量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测实量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实测实量的方法通过,所述实测实量的方法包括:
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目标空间的3D初始模型;
获取所述3D初始模型中至少一目标子模型的参数;
根据所述参数生成3D数据模型,所述3D数据模型包括目标子模型的建筑数据;
将3D数据模型与目标空间的预设模型拟合;
根据拟合结果获取3D数据模型与所述预设模型的对比数据。
较佳地,所述获取所述3D初始模型中至少一目标子模型的参数,包括:
根据人工智能技术识别3D初始模型中子区域的语义信息;
按照语义信息将所述3D初始模型分割为若干初始子模型;
根据初始子模型的几何特征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将相互匹配的初始子模型重组获取目标子模型以及目标子模型的语义信息。
较佳地,所述根据初始子模型的几何特征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将相互匹配的初始子模型重组获取目标子模型以及目标子模型的语义信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盎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盎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16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