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桃灸棒棒料配方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1363.4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6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民;张永华;崔红亮;叶丽杰;李世华;张芳;韩建荣;王海鹏;王松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松山 |
主分类号: | A61K36/736 | 分类号: | A61K36/736;A61K9/00;A61P29/00;A61P1/14;A61P25/20;A61P25/00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6 | 代理人: | 张智和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文***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灸棒 棒料 配方 制作 桃仁 重量份数比 薄板加工 病变部位 强身健体 体表穴位 温经通络 消肿散结 行气活血 中药外治 剪切 经络 温热 除湿 回阳 烧灼 桃核 桃木 桃叶 桃枝 细丝 循行 益气 祛寒 清洗 桃花 点燃 刺激 预防 加工 | ||
一种桃灸棒棒料配方及其制作方法,属于中药外治领域,桃灸棒棒料由桃叶、桃木、桃枝、桃核及桃仁和桃花构成,其重量份数比依次为100:25‑35:25‑35:0.6‑1.2:0.6‑1.0,制作时需要进行清洗、薄板加工,细丝加工、圈棒、剪切等工序,桃灸棒点燃后在体表穴位和病变部位烧灼温熨,借助其温热及药物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的循行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中益气、祛寒除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最终达到强身健体、预防和治疗疾病,另外到达保护环境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棒料配方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桃灸棒棒料配方及其制作方法,属于中药外治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经济植物的发展,桃树得到了大面积的种植,在结合科学种植,不仅丰富了水果种类,也提供了可口的水果,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相反,由于桃树种植量的加大,会有大量的桃叶、修剪桃枝、枯死的桃木,树叶会到处乱飞,大量的修剪桃枝、枯死的桃木会被焚烧,不仅会带来环境污染,而且没有充分发挥桃木、桃枝乃至桃核治疗疾病的作用,是十分遗憾之事。如何能够合理地利用桃木、桃叶等是摆在管理人员和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桃叶会被风吹得到处飞舞,修剪桃枝、枯死的桃木焚烧后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鉴于桃枝、桃木、桃叶属温性,有镇静祛邪,活血化瘀,促脑安神,可促进人体代谢等药性,本发明提供一种桃灸棒棒料配方及其制作方法,其目的是将桃灸棒点燃后在体表穴位和病变部位烧灼温熨,借助其温热及药物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的循行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中益气、祛寒除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最终达到强身健体、预防和治疗疾病,另外到达保护环境的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桃灸棒棒料配方,所述桃灸棒棒料由桃叶、桃木、桃枝、桃核及桃仁和桃花构成,其中桃叶:桃木:桃枝:桃核及桃仁:桃花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5-35:25-35:0.6 -1.2: 0.6-1.0。
一种桃灸棒棒料的制作方法,所述桃灸棒棒料的原材料为桃叶、桃木、桃枝、桃核及桃仁、桃花,制作的设备包括清洗槽、烘干机、木工薄板刨床、条状粉碎机,粉碎机、混料机、灸棒成型机和剪切机,桃灸棒棒料的制作步骤如下:
1)分别将桃木、桃枝加工成棒状物,并进行喷淋清洗、分别将桃叶、桃核及桃仁 置于清洗槽中进行清洗并甩干;
2)分别将上述清洗材料利用烘干机进行烘干;
3)利用木工薄板刨床分别将桃木、桃枝加工成薄板或刨花,分别利用条状粉碎机将薄板或刨花粉碎成细木丝;利用条状粉碎机将桃叶、桃花粉碎成细丝,利用粉碎机即可将桃核以及桃仁 加工成粉末;
4)根据混料机处理能力,按照桃叶:桃木:桃枝:桃核及桃仁:桃花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5-35:25-35:0.6-1.2:0.6-1.0比分别称取桃叶、桃木、桃枝、桃核及桃仁、桃花;
5)利用混料机对称取桃叶、桃木、桃枝、桃核及桃仁、桃花进行混合;
6)利用灸棒成型机进行灸棒成型,并利用剪切机按照一定长度进行剪切;
7)将成型后的灸棒包装;
进一步,所述薄板或刨花的厚度小于1mm,所述细木丝的宽度小于1mm;
进一步,所述桃叶、桃花的宽度为0.5-1mm,所述桃核以及桃仁 的粉末在200-800目;
进一步,所述桃灸棒的直径在17-20mm、长度30-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松山,未经王松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1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