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工作电极的修饰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1109.4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6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余秀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青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徐国法 |
地址: | 233700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生物 传感器 工作 电极 修饰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新型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工作电极的修饰材料,将制备得到的多金属纳米功能材料与聚乙烯醇、松油醇、羧甲基纤维素按照所述重量份混合,使得纳米颗粒均匀的分布在装饰浆液载体上,制备得到工作电极具有优异的探测性能,如此高的灵敏度和低检测浓度使其进一步应用在生物传感器上,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检测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并且具有防污、抗干扰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工作电极的修饰材料。
背景技术
传感器,也叫感应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定义为:“感应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按照Gopel等的说法是:“感应器是包括承载体和电路连接的敏感元件”,而“感应器系统则是组合有某种信息处理(模拟或数字)能力的系统”。感应器是传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抗原、微生物、细胞、组织、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适当的理化换能器(如氧电极、光敏管、场效应管、压电晶体等等)及信号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生物传感器具有接受器与转换器的功能。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传感器的变革持续进行中,尤其是对电极材料的研究越来越高科技化。在众多的电极修饰材料中,贵金属材料是使用最多的,但是由于其价格较高,并且在电极表面容易吸附杂质,导致检测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受到限制。当前需要寻求一种成本低,检测精准,检测范围宽的工作电极修饰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工作电极的修饰材料,如此高的灵敏度和低检测浓度使其进一步应用在生物传感器上,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检测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工作电极的修饰材料,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醋酸镁4.8-5.0份、氧化锡3.4-3.6份、乙醇34-38份、柠檬酸钠水溶液40-45份、邻苯二胺2.4-2.5份、聚乙烯醇12-14份、松油醇3.5-4.0份、羧甲基纤维素0.3-0.4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柠檬酸钠水溶液加入烧杯中,在300-320转/分钟的转速下加入醋酸镁,搅拌混合35-40分钟,将氧化锡、邻苯二胺依次加入到乙醇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热至70-75℃回流反应2.5-3.0小时,得到反应液使用25℃下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调节pH值在7.4-7.6之间,然后加入到醋酸镁混合液中,搅拌混合20-30分钟,得到均一分散体;
(2)将步骤(1)所述均一分散体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设定反应温度为180-190℃,反应13-16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除去上澄清液,将得到的沉淀物进行离心分离,依次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各自洗涤3-5次,然后置于60-65℃烘箱中干燥6-8小时,得到多金属纳米功能材料;
(3)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多金属纳米功能材料与聚乙烯醇、松油醇、羧甲基纤维素按照所述重量份混合,在340-360转/分钟下连续搅拌50-60分钟,继续超声处理15-20分钟,得到粘稠浆料即为所述生物传感器工作电极的修饰材料。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高压反应釜内压力在0.45-0.50MPa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青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蚌埠青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11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