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子票务的乘客乘车状态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98257.5 | 申请日: | 2019-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4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商信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Q50/30;G06K9/00;G07B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模块 乘客 云端 票务 处理器 面部特征 特征获取 无线通信模块 乘车状态 电子票务 监测系统 车厢 上传 人员信息数据库 处理器连接 公民信息 模块获取 票务信息 调取 核验 车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票务的乘客乘车状态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云端处理器、车厢监测模块、票务模块;所述车厢监测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单位监测模块;所述单位监测模块获取单位车厢内人员的面部特征;所述票务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云端处理器连接;所述票务模块包括票务监测模块与乘客特征获取模块;所述票务监测模块用于对车票进行核验;所述乘客特征获取模块获取当前持票乘客的面部特征;云端处理器包括人员信息数据库;乘客特征获取模块将当前持票乘客的面部特征向所述云端处理器上传,所述票务监测模块将当前持票乘客的票务信息向所述云端处理器上传,云端处理器调取该乘客的公民信息,并确认当前持票人是否为原持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票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票务的乘客乘车状态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运输部门,其日常稳定运行决定了国民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然而铁路车站和列车存在环境复杂、人流密度大、流动性强等特殊的行业特点,对治安和安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该技术具有非接触、直接友好、无侵犯性、支持并发等优点,乘客接受程度高。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铁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实际的交通运输过程中,常常有身份冒用的情况,以及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存在有乘客上车补票的情况,工作人员往往需要人工核验才能发现情况,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票务的乘客乘车状态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子票务的乘客乘车状态监测系统,包括:云端处理器、车厢监测模块、票务模块;
所述车厢监测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单位监测模块;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云端处理器连接,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云端处理器进行信息交换;
所述单位监测模块设置于单位车厢内,所述单位监测模块至少包括两个;所述单位监测模块获取单位车厢内人员的面部特征;所述单位车厢内分别若干车位,车位分别设置有独立编号所述单位监测模块获取所述车位上的人员的面部特征;
所述票务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云端处理器连接,以及票务模块分别与无线通信模块、云端处理器进行数据交换;
所述票务模块包括票务监测模块与乘客特征获取模块;所述票务监测模块用于对车票进行核验,若核验成功,则票务监测模块向所述乘客特征获取模块输出获取信号;所述乘客特征获取模块根据获取信号获取当前持票乘客的面部特征;
所述云端处理器包括人员信息数据库,所述人员信息数据库内存储有公民信息,公民信息包括公民面部特征;所述乘客特征获取模块将当前持票乘客的面部特征向所述云端处理器上传,所述票务监测模块将当前持票乘客的票务信息向所述云端处理器上传,云端处理器调取该乘客的公民信息,并确认当前持票人是否为原持票人;
单位监测模块获取车位上人员的面部特征,并将车位编号以及与其对应的人员面部特征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输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车位编号以及与其对应的人员面部特征向所述云端处理器输出;若有编号的车位上的乘客面部特征与该车位的实际持有者面部特征不一致,则云端处理器向工作人员工作端输出提示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单位监测模块还获取单位车厢内游离人员的面部特征,并将游离人员的面部特征向无线通信模块输出;无线通信模块将游离人员的面部特征云端处理器输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云端处理器调取票务监测模块输出的当前持票乘客的票务信息与乘客特征获取模块输出的乘客面部特征,并将游离人员的面部特征与乘客面部特征比对,若不存在数据重合,则云端处理器向工作人员工作端输出提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商信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商信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8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