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7458.3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8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宝;鲁周航;王宝建;张文锋;李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1/30;B08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施工 过程 网层内 杂物 垃圾 捡拾 | ||
一种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包括钢管、绳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直径为20‑32mm,长度根据钢筋工程实际需要确定,所述绳索是一条贯穿整个钢管的软绳,软绳的一端穿出圆锥管小端口后绕一个软绳圈与圆环扎结,其中:当捡拾器使用时,以软绳圈套住杂物、垃圾,拉紧管塞处软绳以夹住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然后将捡拾器连同杂物、垃圾一起抽出钢筋网层。本发明的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具有垃圾捡拾器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方便,明显提高清捡杂物、垃圾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捡拾垃圾的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
背景技术
房建、市政、冶炼等工程施工过程在钢筋工程施工结束后,尤其类似筏板深基坑钢筋双层双向钢筋工程施工结束后,钢筋网层内会遗留很多建筑垃圾,如木块,钢筋头等。因筏板钢筋网层具有一定的厚度,钢筋工程结束后,给钢筋网层内的垃圾清理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由于钢筋层具有一定高度的往往工人进出钢筋层之间进行清捡,但工人受钢筋层高度限制需要蹲坐在内部进行清捡,导致垃圾清捡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对于钢筋层高度不够工人无法进入清捡的钢筋工程,钢筋网层内杂物、垃圾清捡工作更加困难。深基坑、降水井等狭长、狭窄部位钢筋工程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中国专利CN2351244于1998年12月2日公开了一种垃圾捡拾器,其中包括连接杆、捡拾装置,捡拾装置包括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外壳、成“X”形组合并可转动连接的两个夹持件,夹持件的夹持头伸出外壳其余设于外壳中,两个夹持件的尾部分别与钢丝连接,钢丝的另一端与设于连接杆另一端的扳手相连,扳手可相对与其在连接杆的连接件转动,外壳中设有钢丝的定位槽。虽然该垃圾捡拾器能夹持纸屑、瓶罐等垃圾,但对垃圾宽度大于两个夹持头间距,长度大、份量重的建筑垃圾,如木方、板料等无法捡拾。
因此已知的垃圾捡拾器对于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建筑、市政、冶金等工程的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包括钢管、绳索,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管的直径为20-32mm,长度根据钢筋工程实际需要确定,钢管的一端端部设有圆锥管,圆锥管的大端直径同钢管,小端直径为≤10mm,且在小端圆锥管口侧焊接有圆环;钢管的另一端的端口设有管塞,管塞中间设有通孔;
所述绳索是一条贯穿整个钢管的软绳,软绳的一端穿出圆锥管小端口后绕一个软绳圈与圆环扎结,软绳的另一端穿出钢管的端口,再穿过管塞通孔,以管塞封堵钢管;
其中:当捡拾器使用时,以软绳圈套住杂物、垃圾,拉紧管塞处软绳以夹住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然后将捡拾器连同杂物、垃圾一起抽出钢筋网层。
本发明的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其中所述软绳为尼龙绳。
前述的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其中所述管塞为橡胶塞。
前述的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其中所述橡胶塞的厚度为≥30mm。
前述的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其中所述钢管分成两段,两段钢管之间用管接头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钢筋施工过程中钢筋网层内的杂物、垃圾捡拾器具有以下优点:
1、垃圾捡拾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74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