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c掺杂改性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97241.2 | 申请日: | 2019-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0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 发明(设计)人: | 苏岳锋;李聪;杨永清;陈来;陈刚;卢赟;包丽颖;谭国强;王敬;黄擎;陈实;吴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H01M4/485;H01M4/36;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张洁;仇蕾安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元正极材料 掺杂改性 高镍 固体粉末 镍钴锰氢氧化物 电化学活性 循环稳定性 倍率性能 材料通过 层状结构 储能电池 电池容量 研磨混合 氧气氛围 混合物 产业化 前驱体 锂离子 煅烧 冷却 迁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Sc掺杂改性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材料通过将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钪源和LiOH·H2O的混合物研磨混合均匀,得到固体粉末,然后将固体粉末在氧气氛围下进行煅烧,冷却后得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经Sc掺杂改性后,层状结构稳定,锂离子和电子的迁移速率提高,电池容量也有所提升,并且具有优异电化学活性、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所述方法操作简单,工艺及技术容易实现产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c掺杂改性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众多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高镍三元材料因为其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安全性较好,受到广泛关注,其是a-NaFeO2型层状结构,属于R-3m空间群,结合了LiNiO2、LiMn2O4、LiCoO2三者的优点,Ni元素的引入使材料能量密度更高,Co的引入减少阳离子混合占位,增强了材料层状结构的稳定性,Mn的引入增强材料的稳定性,且降低了材料的成本。但同时,随着Ni2+含量的增大,电池循环稳定性却快速下降,在高截止电压下、高温等条件下,材料会出现相变、放气、结构破坏严重等问题,这些缺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为解决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以及为满足电动车长续航里程的要求,众多科研工作者尝试了许多改善方法,比如材料的包覆、改性、前驱体制备工艺的改善,来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安全性能。目前主要的掺杂元素有Al3+、Mg2+、Zr4+等,包覆主要有碳包覆和金属氧化物包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c掺杂改性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通过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前驱体与锂盐进行混合的同时进行Sc掺杂的,从而实现Sc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层和体相的掺杂。通过改性明显有效的改善了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所述方法简单易操作、可产业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Sc掺杂改性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所述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步骤(1):将LiOH·H2O加入研钵中干磨3-5min,再加入镍钴锰氧化物前驱体和钪源混合均匀,干磨10-30min,再加入乙醇淹没镍钴锰氧化物前驱体和钪源的混合物,湿磨30-40min,以便更均匀的混合,得到固体粉末;
步骤(2):将固体粉末在氧气氛围下进行煅烧,首先在455℃-550℃下预煅烧4-6个小时,再升温至700℃-850℃下保温煅烧12-18个小时,预煅烧阶段和煅烧阶段升温速率分别独立为3-5℃/min,冷却后得到一种Sc掺杂改性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其中,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中镍、钴、锰的摩尔比为x:y:(1-x-y),0.6<x<1,0<y<1,0<1-x-y<1;
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和钪源的摩尔比为1:0.0025-0.007。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钪源为硝酸钪或氧化钪。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为Ni0.8Co0.1Mn0.1(OH)2。
优选的,步骤(1)中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和钪源中钪的摩尔比为1:0.005。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与LiOH·H2O的摩尔比为1:1.05。
优选的,步骤(2)中煅烧在管式炉中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72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磷酸钒钠纳米纤维正极材料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