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A6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4080.1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6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伟;廖宁;米顿·纳什;桑绍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a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CA6‑MA‑Cr2O3‑Al2O3钢包内衬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先以65~75wt%的CA6‑MA‑Cr2O3‑Al2O3颗粒、5~8wt%的α‑Al2O3微粉、3~6wt%的铝酸钙水泥、7~10wt%的镁铝尖晶石细粉和8~12wt%的板状刚玉细粉为原料,外加聚羧酸盐类减水剂和水,搅拌,成型,脱模,烘烤,制得CA6‑MA‑Cr2O3‑Al2O3钢包内衬浇注料。CA6‑MA‑Cr2O3‑Al2O3颗粒的制备方法是:将60~70wt%的CA6、4~8wt%的氧化铬、10~20wt%的MA和10~15wt%的氧化铝混合,球磨,加水,造粒,烘干,1650~1750℃煅烧,破碎,筛分,分别制得三个粒径级别的CA6‑MA‑Cr2O3‑Al2O3颗粒。本发明所制制品强度高、热导率低、热震稳定性好、抗侵蚀性能优异和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包内衬浇注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A6-MA-Cr2O3-Al2O3钢包内衬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环保的日益重视,高能耗的钢铁冶金等高温工业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作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容器之一,钢包起着储存、运输和处理钢水的作用,同时还要进行炉外精炼的任务。因而,钢包内衬耐火材料面临多重压力:一方面,随着转炉寿命的提高,连铸比的增加和炉外精炼技术的进步,钢包内衬材料面临日益苛刻的使用环境;另一方面,钢包内衬耐火材料对钢包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内衬材质热导率高导致炉壳温度过高,造成大量温度损失和热损耗,不能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目前,钢包内衬和包底主要采用Al2O3-MgO 或Al2O3-MA系浇注料,其中致密刚玉颗粒热导率高导致最终制品的导热系数升高,一方面对隔热保温层材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导致更多热能损耗,不利于节能减排和钢水稳定冶炼。因此,开发性能优异的新型钢包内衬浇注料受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关注。
“钢包用高强度铝镁尖晶石浇注料的制法”(CN102295460A)专利技术,制得刚玉-尖晶石浇注料,较传统纯Al2O3浇注料使用效果虽有明显改善,但不能完全满足日益苛刻的钢包冶炼条件,尤其是在节能和抗渣侵蚀/渗透方面还有待提高。
“一种轻质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复合微孔耐火骨料及制备方法”(CN102161591A)专利技术,公开了以石灰、菱镁矿和工业氧化铝为起始物料,经压坯煅烧后破碎得到轻质CA6-MA 复合微孔骨料,具有提高抗热震性和降低能耗的潜力。“二步法低温制备轻质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复相耐火材料的方法”(CN104119089A)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步法低温制备 CA6-MA复相耐火材料的方法,所制制品具有隔热保温的效果。但上述两个专利技术制备的多孔轻质CA6-MA复合材料并未考虑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与钢水和渣的作用,不能满足钢包内衬材料抗渣侵蚀和渗透的使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40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感应熔炼用涂层
- 下一篇:一种以锆石为主体纤维增强材料的低吸水釉面墙砖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