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光谱LED光源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92875.9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1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亿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48;H01L33/54;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燕宏伟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材料 蓝光LED芯片 全光谱 荧光胶 基板 发射波长 光谱波长 视觉疲劳 显色指数 颜色表现 自然光 发射 激发 辩色 硅胶 色弱 色温 显色 原味 外部 | ||
一种全光谱LED光源,全光谱LED光源包括一个基板、设置在该基板上的若干个蓝光LED芯片以及分别包裹在每一个该蓝光LED芯片的外部的荧光胶,每一个蓝光LED芯片发出的光谱波长峰值范围为440‑450nm,荧光胶由相混合的第一荧光材料、第二荧光材料、第三荧光材料以及硅胶组成,第一荧光材料、第二荧光材料和第三荧光材料在蓝光LED芯片所发射的光的的激发下发射波长分别为485‑500nm的光,525nm~535nm的光以及650nm~665nm的光,荧光胶在所述蓝光LED芯片所发射的光的激发下使得该全光谱LED光源发出的光的色温范围为2600~6500K。本发明的显色指数大于97,可降低视觉疲劳,降低色弱风险,更接近自然光。单色显色R1‑R15大于90,提高眼睛辩色能力,对颜色表现更逼真,眼睛所呈现的物体更接近自然原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光源,特别是一种全光谱LED光源。
背景技术
LED(Lightingemittingdiode)照明技术以其发光效率高、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便于调节等特点受到了欢迎,已经成为了当前广泛使用的照明技术。但常规LED光源属于光谱窄的点光源,其波峰波长在450到460nm之间,同时激发荧光粉后形成的白光光谱中也有大量的光谱缺失,与太阳光光谱差异非常大,而人类人眼的最佳视觉要求在色温2500~6500K,人眼的结构特殊与人类长期生活环境决定了在太阳光阅读与观测时人眼的感知度最高,而要使人眼在某一照明环境下感到舒适,需要使其发光光谱与太阳光光谱相接近,即显色指数接近于100的光谱。
因此,追求全光谱照明一直是照明行业的愿景,我们亟待研究出一种低耗能,高能效,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益的照明光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光谱LED光源,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全光谱LED光源,所述全光谱LED光源包括一个基板、设置在该基板上的若干个蓝光LED芯片以及分别包裹在每一个该蓝光LED芯片的外部的荧光胶,每一个所述蓝光LED芯片发出的光谱波长峰值范围为440-450nm,所述荧光胶由相混合的第一荧光材料、第二荧光材料、第三荧光材料以及硅胶组成,所述第一荧光材料在所述蓝光LED芯片所发射的光的的激发下发射峰值波长为485-500nm的光,所述第二荧光材料在所述蓝光LED芯片所发射的光的激发下发射峰值波长为525nm~535nm的光,所述第三荧光材料在所述蓝光LED芯片所发射的光的激发下发射峰值波长为650nm~665nm的光,所述荧光胶在所述蓝光LED芯片所发射的光的激发下使得该全光谱LED光源发出的光的色温范围为2600~6500K。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蓝光LED芯片通过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的方式连接成芯片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荧光材料为氮氧化物和硅酸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荧光材料在蓝光LED芯片所发射的光的激发下所发出的光为青色。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荧光材料为绿粉及YAG荧光粉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荧光材料在蓝光LED芯片所发射的光的激发下所发出的光为绿色。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荧光材料为氮化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荧光材料在蓝光LED芯片所发射的光的激发下所发出的光为红色。
进一步地,所述蓝光LED芯片为倒装LED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全光谱LED光源显色指数大于97,可降低视觉疲劳,降低色弱风险,更接近自然光。
2、单色显色R1-R15大于90,提高眼睛辩色能力,对颜色表现更逼真,眼睛所呈现的物体更接近自然原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亿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亿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28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