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磷光效应的铁电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92677.2 | 申请日: | 2019-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6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平;李雄杰;杨颖;何亭睿;胡悫睿;陈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F293/00 | 分类号: | C08F293/00;C08F214/18;C08F259/08;C08F226/12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磷光 效应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磷光效应的铁电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发光铁电领域,本发明包括:以P(VDF‑CTFE)为反应原料,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链反应的方法合成了P(VDF‑TrFE‑CTFE),然后将P(VDF‑TrFE‑CTFE)分子结构中的CTFE单元作为接枝聚合的活性位点,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的合成方法,将含磷光效应的乙烯基咔唑单体接枝在P(VDF‑TrFE‑CTFE)的分子主链上,形成具有磷光效应的铁电聚合物。通过调控P(VDF‑TrFE‑CTFE)上的CTFE单元的比例,间接调控乙烯基咔唑单体的接枝率,从而实现聚合物铁电和磷光性能的可控性。同时,该种具有磷光效应的铁电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致发光、柔性可穿戴设备以及生物化学传感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铁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磷光效应的铁电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偏氟乙烯基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铁电、压电及介电性能。近些年来,在以聚偏氟乙烯基共聚物为基体,从事功能化改性的研究逐年增多。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TrFE-CTFE)中的 CTFE单元上的Cl原子可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活性位点,可以利用此活·性位点接枝一类含不饱和键的功能性化合物,来定向实现材料所需的特殊性能。Fangxiao Guan等(Macromolecules,2011, 44(7):2190-2199.)以P(VDF-TrFE-CTFE)和苯乙烯为反应原料,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接枝苯乙烯单体的 P(VDF-TrFE-CTFE)-g-St接枝共聚物,苯乙烯单体的引入改变了 P(VDF-TrFE-CTFE)原有的铁电性质,在高场下, P(VDF-TrFE-CTFE)-g-St接枝共聚物从普通铁电体转变为类反铁电体,储能性能也显著提高。
铁电材料能够实现各种功能特性之间的相互转化,如压电效应、电致伸缩效应、电光效应、热释电效应等,在超声换能技术、现代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探测技术、传感技术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到多种器件中。现有的研究表明,发光铁电体主要以陶瓷基为主。葛娜开展了Pr掺杂铌酸钾的水热法制备与光致发光特性研究。通过水热法制备出Pr掺杂铌酸钾,并以波长为325nm激光为激发光源,探讨了 Pr掺杂的铌酸钾发光机制,并证明了Pr掺杂铌酸钾发光对温度敏感,具有测温潜力。Tian等人在铁电材料(Bi0.5Na0.5)TiO3中掺入稀土元素Pr,降低了晶体对称性,并通过对样品的极化处理,成功使红光发光强度提高30%。同年,Sun等人也对(Bi0.5Na0.5)TiO3进行了研究,得出Pr的掺入能够提高钛酸铋钠的铁电性能。Rai等人用Pr掺杂亚蹄酸锂玻璃,得到能级跃迁产生的青光。2008年,Zhang等人测得了Pr掺杂Ba0.77Ca0.23TiO3。铁电体在低温下的491nm发光峰,并通过极化有效增强了位于613nm处的红色发光峰强度。除此之外,很少有对聚合物基铁电发光体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磷光效应的铁电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聚合物基铁电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将发光基团接枝于铁电聚合物分子主链上,通过控制铁电聚合物的铁电性能来调控其发光性能。得到的柔性铁电发光体薄膜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大面积应用于电致发光、柔性可穿戴设备以及生物化学传感器领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磷光效应的铁电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粉末及金属催化剂加入到无水无氧的四口烧瓶中,在四口烧瓶中注入干燥无氧的溶剂溶解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粉末及金属催化剂;
S2、向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粉末及金属催化剂的溶液中注入配体溶液,搅拌均匀后在70℃~120℃下反应12h~24h,得到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2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聚合物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聚醚醚酮树脂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