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92254.0 | 申请日: | 2019-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4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罗翊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B21/20 | 分类号: | G03B21/2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刘佳斐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装置 | ||
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以及投影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照明系统适于发出照明光束,且所述照明系统包括光源模块以及光形调整模块,其中,
所述光源模块适于发出至少一光束;
所述光形调整模块位于所述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适于调整所述至少一光束的光形,所述至少一光束经由所述光形调整模块后形成所述照明光束,且所述照明光束具有光成像匹配角,其中所述光形调整模块包括至少一第一透镜元件,所述至少一第一透镜元件位于所述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适于调整所述至少一光束的均匀度;
所述投影成像系统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所述投影成像系统包括反射式光阀及微透镜阵列,所述反射式光阀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所述反射式光阀适于将所述照明光束调变成影像光束,且所述微透镜阵列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及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具有光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束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一透镜元件后形成所述照明光束,所述照明光束的所述光成像匹配角与所述光瞳的视角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适于提供所述至少一光束,所述至少一第一透镜元件的数量与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的数量相同,各所述发光元件对应于各所述第一透镜元件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一第一透镜元件与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光形调整模块还包括多个分色元件,各所述分色元件对应于至少部分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且各所述分色元件设置于相对应的至少部分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与所述投影成像系统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形调整模块还包括第二透镜元件,位于所述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一透镜元件与所述投影成像系统之间,且所述至少一光束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一透镜元件与所述第二透镜元件后形成所述照明光束,所述照明光束的所述光成像匹配角与所述光瞳的视角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束具有多个子光束,且所述光形调整模块还包括光扩散元件,所述光扩散元件位于所述多个子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多个子光束经由所述光扩散元件后形成所述照明光束的多个子照明光束,其中各所述子光束具有第一单位光发散角,各所述子照明光束具有第二单位光发散角,且所述第二单位光发散角大于所述第一单位光发散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照明光束的所述第二单位光发散角对应于所述影像光束的多个子影像光束的发散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元件为微结构式扩散片、表面散射式扩散片、体散射式扩散片与绕射元件中的任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扩散元件为微结构式扩散片时,所述光扩散元件具有多个微结构扩散单元,所述多个微结构扩散单元与所述多个子光束相对应,且微结构扩散单元的尺寸大小介于10微米至500微米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形调整模块还包括第二透镜元件,位于所述至少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所述至少一光束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一透镜元件与所述第二透镜元件后形成所述照明光束,所述照明光束的所述光成像匹配角与光瞳的视角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元件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元件与所述光扩散元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22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