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褐鳞苔草种子萌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1359.4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7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康建军;赵文智;周宏;王德金;孙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伟花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褐鳞苔草 种子 萌发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褐鳞苔草种子萌发的方法,该方法为先将褐鳞苔草种子冲洗晾干后,破除种皮,破除种皮的方法有机械处理法和用酸溶液浸泡或碱溶液的方法,冲洗后用乙醇溶液消毒,然后用蒸馏水进行泡种,再用浓度为50mg/L~200mg/L的赤霉酸溶液泡种,同时进行25℃和5℃的高低温交替的变温处理后,进行萌发试验。本发明提高了褐鳞苔草种子的萌发率,萌发10d的萌发率达47.9%~65.1%,且种子发芽整齐,缩短了萌发时间,解决玛曲高寒区褐鳞苔草繁育难题,降低生物防沙治沙成本,缩短退化草地恢复时间、减少原有植被破坏及提高固沙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为高寒区探索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技术途径开辟了新的研究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子萌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褐鳞苔草种子萌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素有“亚洲第一草场”之美称的黄河首曲(玛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境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且青藏高原湿地面积较大、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黄河自东、南、北三面环绕玛曲县,形成巨大的“U”形弯道被称为“九曲黄河”第一湾,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对维护黄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要素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源区(玛曲)高寒草地生态环境已呈严重恶化态势,以沙漠化为主的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科技部和甘肃省多次立项治理玛曲的沙化问题,但对高寒湿地草原环境的特殊性了解不够,治理措施是以沙生植物引种驯化、灌草固沙结合工程措施为主的常规治沙方法,其治沙成本高、适应性差、治沙效果不理想以及牧区放牧利用等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治沙途径。
褐鳞苔草(Carex brunnescens)属于莎草科苔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适应流沙环境、固沙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且适口性好等特点,是目前黄河源区(玛曲)沙化草地发现的适应性超强的固沙先锋植物。然而,由于褐鳞苔草种子具有强休眠、低萌发率的特性(自然状态下不萌发,目前的技术手段种子萌发率仅为13.5%),极大的限制了褐鳞苔草阻固沙作用的发挥。据多年的观测发现,褐鳞苔草能够凭借高度发达的地下茎(尤其是水平茎)在流动沙丘上迅速繁衍,形成固定或半固定沙地,在一定的地形地貌条件下,还可以形成少见的“草本植物沙包”,表现出优秀的阻固沙能力。通过开展鳞苔草适应高寒风沙环境的生物学特性、阻固沙作用的必备条件及形成机理等研究,发现借助草方格技术移栽褐鳞苔草地下茎使其通过克隆繁殖建立了人工固沙技术试验区,实现了较好的生长繁殖表现和固沙效果,并已在当地的生物固沙实践中开始试用。然而,这种技术方法费时、费力且成本高,加之挖掘植株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难以满足高寒区人工固沙技术的需求。由此可见,通过褐鳞苔草种子繁殖来实现人工固沙成为当前玛曲沙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一种新途径。因此,打破褐鳞苔草种子休眠,快速萌发和成苗是玛曲沙化草地以草治沙、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关键。然而,作为玛曲高寒草地生态治理的优势种和建群种,目前还没有快速打破褐鳞苔草种子休眠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褐鳞苔草种子萌发的方法,该发明提高了褐鳞苔草种子的萌发率,萌发10d的萌发率达47.9%~65.1%,且种子发芽整齐,缩短了萌发时间,解决玛曲高寒区褐鳞苔草繁育难题,降低生物防沙治沙成本,缩短退化草地恢复时间、减少原有植被破坏及提高固沙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为高寒区探索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技术途径开辟了新的研究前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褐鳞苔草种子萌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成熟期采集籽粒饱满的褐鳞苔草种子,在温度为20℃~30℃的通风处阴凉处平铺晾置30d~40d后,去除种子表面杂物,然后去除空秕粒和受损伤的种子,再用蒸馏水冲洗1~2min,然后在温度为20℃~30℃的通风处阴凉处平铺晾置30d~40d,得到处理后的褐鳞苔草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13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冬水田农机入田下陷防止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杉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