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微枢纽模型及用于该模型的算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90562.X | 申请日: | 2019-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6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董明峰;万鹏;李永;成佳磊;许佳;陈仕瑜;张蕾;朱鲤;刘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 地址: | 20002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融合 智能 枢纽 模型 用于 算法 | ||
1.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微枢纽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地铁站出入口为中心与公共交通方式配套衔接的轨交微枢纽和以地面公交站出入口为中心与公共交通方式配套衔接的地面公交微枢纽;
所述公共交通方式包括公交车、出租汽车和共享单车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轨交微枢纽和所述地面公交微枢纽分别包括以下几种微枢纽类型中的至少一类:
第一类:串联共同港湾式微枢纽站台,包括港湾式出租车候客站、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以及所述港湾式出租车候客站和所述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公用的共享单车停放区;
第二类:串联独立港湾式微枢纽站台,包括间隔设置的港湾式出租车候客站、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以及位于所述港湾式出租车候客站和所述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之间的共享单车停放区;
第三类:串联共同直线式微枢纽站台,包括直线式出租车候客站、直线式公交车停靠站以及所述直线式出租车候客站和所述直线式公交车停靠站公用的共享单车停放区;
第四类:并联独立港湾式微枢纽站台,包括并列设置的港湾式出租车候客站和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微枢纽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共同港湾式微枢纽站台包括以下形式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种:当港湾式出租车候客站设在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上游时,所述串联共同港湾式微枢纽站台的总长度=出租车减速段+出租车停靠段+共享单车停放段+公交车停靠段+公交车加速段;
第二种:当港湾式出租车候客站设在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下游时,所述串联共同港湾式微枢纽站台的总长度=公交车减速段+公交车停靠段+共享单车停放段+出租车停靠段+出租车加速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微枢纽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独立港湾式微枢纽站台的港湾式出租车候客站和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的间距不应大于50米;所述串联独立港湾式微枢纽站台的港湾式公交车候客站的站台总长度=公交车减速段+公交车停靠段+公交车加速度段;所述串联独立港湾式微枢纽站台的港湾式出租车候客站的站台总长度=出租车减速段+出租车停靠段+出租车加速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微枢纽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共同直线式微枢纽站台包括以下形式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种:当直线式出租车候客站设在直线式公交车停靠站上游时,所述串联共同直线式微枢纽站台的总长度=出租车减速段+出租车停靠段+共享单车停放段+公交车停靠段+公交车加速段;
第二种:当直线式出租车候客站设在直线式公交车停靠站下游时,所述串联共同直线式微枢纽站台的总长度=公交车减速段+公交车停靠段+共享单车停放段+出租车停靠段+出租车加速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微枢纽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独立港湾式微枢纽站台的港湾式出租车停靠站位于所述并联独立港湾式微枢纽站台的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的外侧;
所述港湾式出租车停靠站的站台长度=出租车减速度段+出租车停靠站+出租车加速段;所述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的站台长度=公交车减速度段+公交车停靠站+公交车加速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网融合的智能微枢纽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强化枢纽的远距及夜间识别性的标识设施、用于提示枢纽方向的交通信息设施和用于获取用户数据的互联网设施。
7.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网融合的智能微枢纽模型的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特定交通换乘模式特定时间段使用数据;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各交通使用量转换为数据图;
步骤三:输入步骤二得到的数据图图像;
步骤四:创建卷积层;
步骤五:在步骤四的基础上加入ReLU非线性激活函数创建池化层;
步骤六:创建全连接层;
步骤七:在步骤六的基础上加入Softmax分类函数形成模型;
步骤八:预测特定交通换乘模式特定时间段需求数据;
步骤九:在步骤八的基础上结合共享单车现状、公交站台现状和出租车泊位现状进行针对性设施布局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056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