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90384.0 | 申请日: | 2019-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4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勇;程磊;赖安锋;朱洪明;李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29/02;E02D3/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江文鑫;唐敏 |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支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边坡支护施工方法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整平处理;2)、浇筑钻孔形成桩体;3)、施工桩间板,桩间板呈纵向布置,且桩间板与桩体呈固定布置;4)、桩体与边坡形成多层填充空间,多次在填充空间内回填碾压土,形成多层碾压土层;5)、每次回填所述碾压土后,施工卸荷板;6)、在每层卸荷板的上方施工盲沟,盲沟的一端呈固定布置,盲沟的另一端延伸分别贯穿桩体和桩间板形成泄水口。这样,调整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分布,增加支护结构自重,提高抗倾覆稳定性,且提高支护结构的支护局限,卸荷板和桩间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易腐蚀,可在正常使用年限内有效控制边坡的变形,保证工程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边坡支护施工方法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山体规划建筑物时,若规划的场地标高高于现状地形时,产生填土边坡需要治理,多采用悬臂式挡土墙、桩基础+扶壁式挡土墙、卸荷板桩板墙作为支挡结构,其中卸荷板桩板墙为采用一道卸荷板+抗滑桩组成,常适用于支护深度为10m以内的填土边坡治理。
常规卸荷板桩板墙的组成主要为挖孔桩、卸荷板、桩间板,一般仅设置一道卸荷板,通过回填的土体压在卸荷板提供反向压力,从而比纯悬臂抗滑桩的适用边坡高度更高,一般适用于直立高度为10m的边坡。
当边坡大于10m时,支护结构承受的土压力进一步增大,会导致单层卸荷板桩板墙结构内力及变形较大,不满足国家相应规范要求;此时需增加预应力锚索等其他支护型式才可满足,但边坡的正常使用年限一般不低于50年,而预应力锚索的通常会在10~20年出现腐蚀、断裂的情况,一旦边坡安全储备不足,边坡就会发生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边坡大于10m,边坡支护的支护年限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1)、在设计高程对施工区域作整平处理;
2)、挖设钻孔,浇筑所述钻孔形成桩体;
3)、施工桩间板,所述桩间板呈纵向布置,且所述桩间板与所述桩体呈固定布置;
4)、所述桩体与所述边坡形成多层填充空间,多次在所述填充空间内回填碾压土,形成多层碾压土层;
5)、每次回填所述碾压土后,施工多层卸荷板,自下向上多次回填所述碾压土,使各层碾压土层呈叠合布置,自下向上依次施工多层所述卸荷板;
6)、在每层所述卸荷板的上方施工盲沟,所述盲沟的一端呈固定布置,所述盲沟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桩间板方向延伸布置,且所述盲沟的另一端延伸分别贯穿所述桩体和所述桩间板形成泄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卸荷板的一端与所述桩体采用腰梁连接;所述卸荷板的另一端沿背离所述桩体方向延伸且呈水平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卸荷板具有水平延伸长度,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卸荷板的水平延伸长度逐渐增长。
进一步的,所述卸荷板嵌入所述碾压土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卸荷板包括水平板体以及倾斜板体,所述水平板体呈水平布置,所述倾斜板体朝上呈倾斜布置;所述水平板体的一端与所述倾斜板体的一端连接且呈一体成型布置,所述水平板体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碾压土层,所述倾斜板体的另一端嵌入所述桩体。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板体具有朝上的上端面,所述倾斜板体具有背离所述桩间板的外端面,所述水平板体的上端面与所述倾斜板体的外端面呈对接布置形成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呈朝下拱起弧形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盲沟包括嵌入所述碾压土层的内嵌段,所述碾压土层内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环绕包围所述盲沟的内嵌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0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联生态防护系统
- 下一篇:w型大能力阻滑结构的构筑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