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垃圾富氧填埋工艺的负压装置及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89505.X | 申请日: | 2019-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2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伦;杨艺;张景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伦;杨艺;张景致 | 
| 主分类号: | B09B1/00 | 分类号: | B09B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赵白;杨乐 | 
| 地址: | 15002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 垃圾堆体 负压风机 负压装置 导气 横管 总管 生物滤池 抽气 富氧 填埋 垃圾 换气 好氧微生物 有机污染物 营养液 反复循环 富氧状态 横向布设 快速降解 一管多用 自然通风 内支撑 堵头 可用 连通 补充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富氧填埋工艺的负压装置及工艺,所述负压装置包括具有三角内支撑的多个柔性负压导气横管、负压连接总管、负压风机和生物滤池,所述柔性负压导气横管的一端与负压连接总管连通,另一端设有堵头,所述负压连接总管与负压风机连接,负压风机与生物滤池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负压导气横管横向布设于垃圾堆体中,利用负压风机对垃圾堆体进行抽气,增强垃圾堆体换气能力,使垃圾堆体处于富氧状态,利用好氧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污染物快速降解,可用于对垃圾堆体进行抽气、自然通风,补充水分、营养液等,实现了一管多用,反复循环利用,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富氧填埋工艺的负压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城镇生活垃圾具有高水分、成分复杂、热值变化大的特性,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垃圾分类回收、填埋、堆肥、焚烧和热解气化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我国年垃圾产生量约为21520.86万吨,处理量21305.19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理量21034.16万吨,无害化处理场1013个,其中,卫生填埋场654个,垃圾焚烧厂286个,其他处理73个。可见目前生活垃圾填埋仍然是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同时,部分地区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而传统的垃圾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垃圾中有害成分对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会造成较严重的污染。因此,如何在保证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垃圾填埋处理的土地资源占用,减少垃圾体积,防止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的有害成分对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物降解处理技术理论上可以使垃圾无害化轻量化,但是现有生物降解处理中,由于缺少有效的补氧换气技术,处理工艺流程长,需要较长的时间,且成本高投入大。因此亟需一种补氧换气效果好,施工方便,易于推广且可反复利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换气装置。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富氧填埋工艺的负压装置及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降解速度慢,严重影响了垃圾的处理效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垃圾富氧填埋工艺的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包括具有三角内支撑的多个柔性负压导气横管、负压连接总管、负压风机和生物滤池,所述柔性负压导气横管的一端与负压连接总管连通,另一端设有堵头,所述负压连接总管与负压风机连接,负压风机与生物滤池连接,所述柔性负压导气管管壁由耐腐蚀绳网状材料盘结而成,其间形成只可通过气液的孔缝,所述柔性负压导气管横向布设于垃圾堆体中。
优选的,所述的负压装置还包括多个塑料软管,所述塑料软管的一端与柔性负压导气横管连通,另一端与负压连接总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三角内支撑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呈中心对称并与柔性负压导气横管内管壁支撑连接。
优选的,所述柔性负压导气横管外设有透气包覆层。
优选的,所述透气包覆层包括无纺布或塑料纱网。
优选的,所述透气包覆层由具有钢性支撑的柔性塑料透气管组成。
优选的,所述堵头为HDPE堵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上述负压装置的垃圾富氧填埋抽气工艺,负压风机通过柔性负压导气横管对垃圾堆体进行抽气,使垃圾堆体处于负压状态,增强垃圾堆体的空气循环能力,使垃圾堆体形成富氧环境,利用好氧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污染物快速降解。
优选的,所述柔性负压导气横管末端可连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向垃圾堆体补充水分、营养液和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伦;杨艺;张景致,未经刘建伦;杨艺;张景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95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