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车道碰撞预警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88154.0 | 申请日: | 2019-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1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培;吴大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睿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30/08 | 分类号: | B60W30/08;B60W50/14;B60Q1/26 |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 代理人: | 李兴寰 |
| 地址: | 404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道 侧后方 感应部 示廓灯 障碍物 指示灯 碰撞预警系统 行车 提示 指示灯闪烁 安全保护 安全预警 本车位置 地下车库 光线不足 控制系统 电连接 上车 车身 预警 隧道 反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车道碰撞预警系统,包括:感应部,用于感应车身两侧及侧前方和侧后方的来车以及障碍物;示廓灯,用于提示侧前方或者侧后方的侧车驾驶员本车位置;指示灯,用于提示本车驾驶员侧前方或者侧后方有来车或障碍物;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感应部、所述示廓灯和所述指示灯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感应部的信号后控制相应部位的示廓灯和相应方向的指示灯闪烁。在行车时,特别是在夜间、地下车库、隧道、或光线不足的地方行车时,使用该系统能对侧车道上车里的驾驶员提供预警反馈,来反向对本车提供安全保护,同时在侧车道有来车或障碍物时能能够提醒本车驾驶员,能起到一个安全预警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车道碰撞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愈多的大中城市的人们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汽车是逐年在增加,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和问题就随之而来了,经常堵车、经常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对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夜间、地下车库、隧道、或光线不足的地方行车进行变道时由于光线的不足,不能够完全观察到侧车道的情况,侧车道的车辆也不能提前观察到有车辆变道过来,不能提前做出应对措施,从而发生碰撞或擦挂事故。
因此,一种能够在汽车碰撞前的预警系统就非常有必要了,特别是在夜间、地下车库、隧道、或光线不足的地方行车时能提前预警侧车道的来车,提前做出措施就能有效的减少车辆碰撞,减少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侧车道碰撞预警系统,在行车时,特别是在夜间、地下车库、隧道、或光线不足的地方行车时,使用该系统能对侧车道上车里的驾驶员提供预警反馈,来反向对本车提供安全保护,同时在侧车道有来车或障碍物时能能够提醒本车驾驶员,能起到一个安全预警作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侧车道碰撞预警系统,包括:
感应部,用于感应车身两侧及侧前方和侧后方的来车以及障碍物;
示廓灯,所述示廓灯分别设置在车身两侧,用于提示侧前方或者侧后方的侧车驾驶员本车位置;
指示灯,用于提示本车驾驶员侧前方或者侧后方有来车或障碍物;
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感应部、所述示廓灯和所述指示灯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感应部的信号后控制相应部位的示廓灯和相应方向的指示灯闪烁。
进一步,所述感应部包括至少六个距离传感器,所述六个距离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车身两侧的前端、中端以及后端。
进一步,所述示廓灯的闪烁频率根据感应部感应到的侧方来车在侧方向的垂直距离远近变化,距离越近时闪烁频率越高。
进一步,所述示廓灯分别设置在车辆后视镜、门把手、后备箱门边缘或车窗轮廓上。
进一步,所述指示灯设置在仪表盘或方向盘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侧车道碰撞预警系统。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侧车道碰撞预警系统,包括:感应部,用于感应车身两侧及侧前方和侧后方的来车以及障碍物;示廓灯,用于提示侧前方或者侧后方的侧车驾驶员本车位置;指示灯,用于提示本车驾驶员侧前方或者侧后方有来车或障碍物;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感应部、所述示廓灯和所述指示灯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感应部的信号后控制相应部位的示廓灯和相应方向的指示灯闪烁。在行车时,特别是在夜间、地下车库、隧道、或光线不足的地方行车时,使用该系统能对侧车道上车里的驾驶员提供预警反馈,来反向对本车提供安全保护,同时在侧车道有来车或障碍物时能能够提醒本车驾驶员,能起到一个安全预警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睿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睿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8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