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杂交水稻测交效率的测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7951.7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4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邓林峰;邓竹清;邓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41012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交 授粉 杂交水稻 水稻育种 封口 父本 剪除 工作难度 工作效率 不育系 存活期 回形针 基因型 一次性 纸袋 雌蕊 催花 谷粒 套袋 去除 修整 工作量 延迟 改良 开花 水稻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改良基因型的方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杂交水稻测交效率的测交方法,所述的提高杂交水稻测交效率的测交方法,根据水稻开颖雌蕊存活期较长的这一特性,通过延迟授粉的方式,让更多的谷粒开颖后再授粉,具体包括去除颖花:将开花第一天的不育系修整,剪除已开颖花;套袋:3天之后,整株套大纸袋,用回形针封口;父本取穗催花、授粉。本发明一次性大面积授粉就可以不用每粒剪颖,大大减轻了工作量,而且只是简单的授粉,不需要剪颖,大大降低了工作难度。本发明不需要大量的剪颖花,提高工作效率,在水稻育种实践中深受水稻育种工作者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改良基因型的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杂交水稻测交效率的测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杂交水稻测交用的是不育系每粒剪颖再授粉的方式进行,具体是在不育系的始穗期,选取刚抽穗1~2天的穗子,剪除已开的颖花,剩余未开的颖花剪去整个颖壳的1/3~1/2,使得雌蕊暴露出来,然后每个穗子套上专用纸袋,待恢复系开花的时候,通过抖动的方式从纸袋开口的上方进行授粉,这样花粉会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受精,完成杂交水稻测交的这个工作。
现有技术中水稻测交中剪颖工作量巨大。不育系每天自然开颖的谷粒只占整个穗子1/5~1/7左右,如果不人工剪颖,而且是每粒都剪颖的话,理论上能够收获的种子就只有整个穗子1/5~1/7左右,加上受精成功率的问题,实际能够收获的种子就只有整个穗子1/10左右。所以要进行杂交水稻测交,就必须进行人工剪颖,而且始每一粒谷粒都进行剪颖,工作量就非常巨大,成本非常高。
现有技术中剪颖工作技能要求高。剪颖工作必须是具有长时间相关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完成,因为剪颖不但要求效率,更要求质量,每粒谷粒只能剪颖花的1/3~1/2。不能多也不能少。剪多了会伤到雌蕊不能受精;剪少了张颖角度和开口不够,花粉不能正常进入,也不能受精。这项工作对人员要求非常高。
(1)水稻测交中剪颖工作量巨大。不育系每天自然开颖的谷粒只占整个穗子1/5~1/7左右,如果不人工剪颖,而且是每粒都剪颖的话,理论上能够收获的种子就只有整个穗子1/5~1/7左右,加上受精成功率的问题,实际能够收获的种子就只有整个穗子1/10左右。所以要进行杂交水稻测交,就必须进行人工剪颖,而且始每一粒谷粒都进行剪颖,工作量就非常巨大,成本非常高。
(2)剪颖工作技能要求高。剪颖工作必须是具有长时间相关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完成,因为剪颖不但要求效率,更要求质量,每粒谷粒只能剪颖花的1/3~1/2。不能多也不能少。剪多了会伤到雌蕊不能受精;剪少了张颖角度和开口不够,花粉不能正常进入,也不能受精。这项工作对人员要求非常高。
杂交水稻测交技术已经沿用了近40年,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测交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的这个问题,这也是杂交水稻育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难题如果得以解决,会大大加快育种进行,让杂交水稻育种工作者的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杂交水稻测交效率的测交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杂交水稻测交效率的测交方法,根据水稻开颖雌蕊存活期较长的这一特性,通过延迟授粉的方式,让更多的谷粒开颖后再授粉,所述提高杂交水稻测交效率的测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去除颖花:将开花第一天的不育系修整,剪除已开颖花;
步骤二,套袋:3天之后,整株套大纸袋,用回形针封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未经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79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