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外伤久不愈合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6485.0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5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柯龙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 | 分类号: | A61K36/896;A61K36/889;A61P17/02;A61K35/618;A61K35/36;A61K35/02;A61K33/36;A61K33/06;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久不愈合 外伤 中药 制备 治疗 穿山甲 雄黄 下肢静脉溃疡 刀口不合 理论支撑 临床试验 药理功效 治疗周期 中药领域 祛腐生肌 麻油 乳香 消炎 红外伤 手术后 预期的 煅龙骨 煅石膏 创面 烫伤 冰片 苍术 川芎 大黄 儿茶 黄柏 没药 排毒 象皮 血竭 药性 甘草 生地 愈合 搭配 配合 烧伤 珍珠 再生 滥用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外伤久不愈合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治疗外伤久不愈合的中药包括以下原料:大黄、川芎、血竭、乳香、没药、黄柏、苍术、生地、煅龙骨、儿茶、雄黄、穿山甲、珍珠、象皮、煅石膏、甘草、冰片、麻油;本发明采用了各有效成分合理搭配,同药理药物不滥用的理念,且注重药性之间的配合以及药理功效的内外配合,大大减少了无效和低效成分,在祛腐生肌方面首先保障了理论支撑,结合临床试验对成分进行优化,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可主治烧伤,烫伤,红外伤,手术后刀口不合,褥创,老烂腿(下肢静脉溃疡)等,促进创面或疮面的内外排毒与消炎,加速再生与愈合,缩短了治疗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外伤久不愈合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外伤是指身体由于外界物体的打击、碰撞或化学物质的侵蚀等造成的外部损伤。外伤包括枪弹、金刃、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冻伤和虫兽伤等,外伤不论伤口大小、深浅,都要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伤口出血、感染、化脓,严重会得破伤风,断肢,甚至威胁生命。
虽然及时对外伤进行了处理,但伤口却很难自行愈合,为此开发了大量的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但是现有的药物存在促进愈合速度慢,愈合效果差,治疗周期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外伤久不愈合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外伤久不愈合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大黄10-20份、川芎5-10份、血竭12-18份、乳香4-8份、没药15-20份、黄柏10-20份、苍术10-15份、生地13-17份、煅龙骨12-18份、儿茶10-15份、雄黄7-11份、穿山甲5-10份、珍珠6-10份、象皮30-40份、煅石膏15-25份、甘草5-15份、冰片10-20份、麻油1800-220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大黄13-17份、川芎7-9份、血竭14-16份、乳香5-7份、没药16-18份、黄柏12-18份、苍术11-13份、生地14-16份、煅龙骨14-18份、儿茶11-13份、雄黄8-10份、穿山甲7-9份、珍珠7-9份、象皮33-37份、煅石膏18-22份、甘草8-12份、冰片14-16份、麻油1900-210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大黄15份、川芎9份、血竭15份、乳香6份、没药16份、黄柏15份、苍术12份、生地15份、煅龙骨16份、儿茶12份、雄黄9份、穿山甲9份、珍珠8份、象皮35份、煅石膏20份、甘草10份、冰片15份、麻油200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一种治疗外伤久不愈合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煅石膏、血竭、没药、珍珠和乳香分别研磨成粉体备用;
(2)将大黄、川芎、黄柏、苍术、生地、煅龙骨、儿茶、穿山甲、雄黄、象皮、甘草浸入到装有麻油的锅中浸泡;
(3)浸泡完成后用大火熬制,待药物开始变色时改成小火熬制微枯,去渣过滤得滤液;
(4)将步骤(1)所得粉体依次加入滤液中,再熬至滴水成珠,置冷后加入冰片,搅拌均匀至膏状即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粉体粒径为50-150μ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浸泡时间为20-30h。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大火熬制时用竹子慢慢搅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过滤为过100目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柯龙,未经陈柯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6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肠胃湿热型面游风的片剂
- 下一篇:一种滇重楼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