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84938.6 | 申请日: | 2019-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4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 发明(设计)人: | 周奇杰;邱名友;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14 | 分类号: | F24F13/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副导风板 主导风板 导风板结构 出风口 夹角为 气流流通截面 温度分布均匀 制冷状态 制热状态 热气流 吹出 竖直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空调器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器,主导风板与副导风板之间的夹角为5~12°,主导风板与副导风板之间的间距为23~38mm;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主导风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3~30°,副导风板的顶端端点与出风口风道上部型线之间的距离≤10mm;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主导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8°,副导风板与出风口风道上部型线之间的最小间距≥5mm。本发明对空调器的导风板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出流气流能够集中从主、副导风板形成的通道吹出;出风口的气流流通截面处于合理范围内,促使气流能够以较高速度送至地面,避免出现热气流聚集在房间中上部的情况,使房间垂直平面上温度分布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空调器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家庭所常用的分体壁挂式空调主要采用上送上回的送风形式,在进行制热工作时,由于热空气的密度小,热空气不容易被送到地面,会导致热量集中在房间的中上部,使得室内温度在垂直平面上分布不均匀,出现热力分层现象,使得房间内足冷顶暖,影响人体舒适度。
空调器的导风板安装在出风口处,导风板的结构设计和角度控制对出流气流的流线走向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导风板的结构设计和角度控制是房间温度场分布情况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对于现有的成型产品,主导风板作为外观造型的组成部分,其改动的可操作性极低,因此若要改善房间的温度场分布,对副导风板进行优化改进是成本最低、且最易实现的一种优化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导风板结构,可使房间内温度场分布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器导风板结构,所述导风板结构可转动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结构包括主导风板与副导风板;所述主导风板与副导风板之间的夹角为5~12°,主导风板与副导风板之间的间距为23~38mm;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主导风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3~30°,副导风板的顶端端点与出风口风道上部型线之间的距离≤10mm;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主导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8°,副导风板与出风口风道上部型线之间的最小间距≥5mm。
进一步的是:所述主导风板与副导风板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在副导风板上并沿副导风板的延伸方向平行排列。
本发明还公开了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有如上述内容所述的空调器导风板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空调器的导风板结构进行改进,对副导风板与风道上部型线的间距进行控制,使得出流气流能够集中从主、副导风板形成的通道吹出;并利用加强筋控制主导风板与副导风板之间的最小间距,使得出风口的气流流通截面处于合理范围内,促使气流能够以较高速度送至地面,避免出现热气流聚集在房间中上部的情况,使房间垂直平面上温度分布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导风板结构的运行角度示意图;
图3为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导风板结构的运行角度示意图;
图4为采用现有空调器的空调气流流线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的空调气流流线图;
图中标记为:1-主导风板、2-副导风板、3-加强筋、α-主导风板与副导风板之间的间距、β-主导风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γ-主导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L1-副导风板的顶端端点与出风口风道上部型线之间的距离、L2-主导风板与副导风板之间的间距、L3-副导风板与出风口风道上部型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49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