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诱杀南美番茄潜叶蛾雌性和雄性成虫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184476.8 申请日: 2019-03-12
公开(公告)号: CN109717165A 公开(公告)日: 2019-05-07
发明(设计)人: 张桂芬;张毅波;刘万学;武强;郭建洋;胡卿;潘红伟;倪文匡;魏江平;万方浩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M1/02 分类号: A01M1/02;A01M1/14
代理公司: 北京法信智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37 代理人: 刘静荣
地址: 1000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潜叶蛾 番茄 雄性成虫 粘虫板 农业害虫 设施农业 有机蔬菜 有机水果 波长 防治 采摘 基地 观光 生产 水果 预测 环保
【说明书】:

发明属于农业害虫预测及防治领域,具体涉及诱杀南美番茄潜叶蛾雌性和雄性成虫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使用蓝色粘虫板诱粘南美番茄潜叶蛾的步骤。本发明方法采用特定波长有色粘虫板,提高了对南美番茄潜叶蛾的测报准确性和防控效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有效,操作简单,环保无污染,适宜在设施农业/保护地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有机水果生产基地,以及蔬菜和水果观光采摘园田间防治中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预测及防治领域,具体涉及诱杀南美番茄潜叶蛾雌性和雄性成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别名番茄潜叶蛾、番茄潜麦蛾、番茄麦蛾,英文首选通用名称the tomato leafminer、国际通用名称the South American tomatomoth,属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chiidae),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是一种世界性检疫性入侵害虫。南美番茄潜叶蛾寄主范围广泛,危害蔬菜(如番茄、茄子、甜椒、菜豆、菠菜等)、水果(如樱桃番茄/圣女果、菇娘、人参果等)、粮食作物(如马铃薯)、糖料作物(如甜菜)、烟草以及杂草植物(如龙葵、田旋花等)等,且扩散迅速,严重发生时减产率极高,甚至毁种重播。目前虽然南美番茄潜叶蛾仅在我国局部区域发生,却已对保护地和露地番茄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南美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防控,是保障蔬菜和水果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

南美番茄潜叶蛾隐蔽发生,其幼虫在叶片组织里潜食叶肉,或在果实内蛀食;其成虫为黄昏活动型,且雌雄均可多次交配,在发生初期难以及早发现。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治法,主要靶向幼虫,控制效果不理想且导致了抗药性的产生。现有靶向成虫的性信息素诱集技术,必须借助性诱剂/性诱芯,而且只能诱杀雄性成虫,对具有多次交配的害虫控制效果低。灯光诱杀技术是利用昆虫趋光的特性对害虫进行防治,包括黑光灯、频振灯或高压汞灯等,虽然对雌雄性成虫均有诱杀作用,但常会伤及天敌以及中性昆虫。有色粘板诱杀技术的靶标对象为微小型昆虫,其中,黄色粘板主要靶向粉虱、有翅蚜、叶蝉、木虱、斑潜蝇等半翅目和双翅目的害虫,田间较常使用,但对鳞翅目害虫没有诱集诱杀作用,而且选择性差,常常伤及寄生蜂、草蛉等天敌昆虫;绿色粘板主要靶向蚜虫、木虱、飞虱、盲蝽等半翅目害虫,但对鳞翅目害虫没有诱集诱杀作用;蓝色粘板主要靶向蓟马、斑潜蝇、种蝇等缨翅目和双翅目的害虫,尤其用于防治蓟马类害虫,田间较常使用,但对鳞翅目害虫没有诱集诱杀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杀南美番茄潜叶蛾雌性和雄性成虫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诱杀南美番茄潜叶蛾雌性和雄性成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田间放置蓝色粘虫板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诱杀南美番茄潜叶蛾雌性和雄性成虫的方法,所述蓝色粘虫板所用的蓝色的波长为455nm~475nm。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诱杀南美番茄潜叶蛾雌性和雄性成虫的方法,所述蓝色粘虫板水平放置在地面上。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诱杀南美番茄潜叶蛾雌性和雄性成虫的方法,所述蓝色粘虫板悬挂设置,且所述粘虫板与地面的距离小于20cm。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诱杀南美番茄潜叶蛾雌性和雄性成虫的方法,所述蓝色粘虫板中央还设置有性诱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田间诱粘南美番茄潜叶蛾时,不仅对雄性成虫具有明显诱粘作用,对雌性成虫也有诱粘效果,雌性成虫占比平均为总诱虫量的20.1%,在雌性成虫当中平均有59.5%的个体为抱卵雌虫,因此,测报准确性高;

(2)本发明采用特定波长粘虫板进行诱捕,每个有色粘虫板的安放在5分钟内即可完成,操作过程简单、快速、高效;

(3)节约使用成本,降低设施农业/保护地南美番茄潜叶蛾成虫防治成本10倍以上,有利地促进了南美番茄潜叶蛾的测报、物理防治和综合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44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